忏悔录

忏悔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超值附赠」托尔斯泰生平简表

了解更多托尔斯泰事迹,欢迎购买本书阅读

〔俄〕列夫·托尔斯泰 лев толстого(1828.09-1910.11)

1828年出生于贵族家庭,童年不幸丧父丧母。

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后退学回乡,投身农奴制改革。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服役,发表处女座《童年》。

1855年11月进入彼得堡文学界,受到作家们的热情欢迎。

1863-1869年创作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问世以来,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1873-1877年,经过12次修改,完成《安娜·卡列尼娜》,小说技艺炉火纯青。

1879年,因无法长期忍受理想与现实的背离,突发精神危机,撰文记录自己精神探索过程,取名《忏悔录》。从此远离贵族生活,衣食简朴,亲自从事体力劳动。

1889-1899年,完成长篇小说《复活》,深刻、全面、有力地批判俄国社会。

1910年,为寻求精神自由离家出走,后病逝于小车站,享年82岁。

出版者:浙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俄] 列夫·托尔斯泰
出品人:
页数:144
译者:崔建华
出版时间:2015-6
价格:21.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394184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托尔斯泰 
  • 哲学 
  • 忏悔录 
  • 信仰 
  • 俄罗斯 
  • 生命 
  • 外国文学 
  • 经典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忏悔录》——隐藏人类生命秘密之书惊现身!

《忏悔录》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心灵自传,讲述他用50年想清楚的1个人生命题,透彻解读人类未曾觉察的“生命意义”。

1879年,50岁的托尔斯泰独自待在昏暗的书房中,书桌上的稿纸凌乱不堪,桌面刻满被金属笔尖划过的痕迹:“为什么,为什么我要活着?”、“人生的终极意义是什么?”、“什么是我人生全部的结果?”、“如何超越有限的生命获得永恒的意义?”这些严峻的问题不停在托尔斯泰脑中盘旋着,他在苦苦思索中,逐渐回忆起往事。

回首过去,托尔斯泰也曾是个坏人,他忏悔自己早年的说谎、杀戮、虚荣、贪财、荒淫、自大、暴躁……这些竟然占据了他记忆的全部。他不能再忽视引领他走向死亡的日日夜夜,究竟,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生命对我们隐瞒的真相是什么?生命的终极真谛是什么?

在一段刻骨铭心的忏悔中,一个震惊世人的答案渐渐在稿纸上浮现。

……

137年后,这部解读人类生命终极秘密的作品重见天日。

·如何透彻认知自己的生命?

·如何寻找到活着的意义?

·如何体验从未拥有的喜悦生活?

这一切,都将在阅读《忏悔录》中得到完美解答。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有一天,著名心理学大师马斯洛决定,他不再去研究那些生病的人,而要去研究健康的人。这些人可能只占万分之一。他们身体强健,充分开发出自己的潜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人。马斯洛把这些人称为“自我实现的人”(我个人认为,使用“共同实现”这种表述更好)。根据研究结...  

评分

有一天,著名心理学大师马斯洛决定,他不再去研究那些生病的人,而要去研究健康的人。这些人可能只占万分之一。他们身体强健,充分开发出自己的潜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人。马斯洛把这些人称为“自我实现的人”(我个人认为,使用“共同实现”这种表述更好)。根据研究结...  

评分

108年前的今天,在俄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火车站,伟大的列夫·托尔斯泰带着对精神自由追求的宏愿离开了他深爱的人类。不知是否像柏拉图在《裴洞篇》里引用苏格拉底的话,如果死亡能让人寻找到真理,又何须畏惧死亡? 中国人在青云直上、如日中天时往往倾向于儒家,只有孤立无...  

评分

托尔斯泰14岁自我意识觉醒,随后开始了长达12年的折腾才到达零点五即开始发表作品,随后开始各种社会改良失败后的纵欲和旅行,可以说前半生的托尔斯泰一直是一个浪子。 40岁的托尔斯泰终于找到自我并疯狂阅读叔本华,康德等哲学家的书籍以解答一点零之后的人都有的灵魂困惑,51...

评分

“人生是一汪清泉,与一片泥潭。我更愿意被自己骗到深不可测的泥潭,要搅闹其中。不是因为我多么有勇气,而是因为我想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无限的自己。” ——@久而光照 因为不甘平凡的性格,让我在不断地寻找生命的意义。结果却是让人震惊的,因为所有的参考材料指向了同一个...  

用户评价

评分

给虚无主义者的礼物

评分

回过头来看《安娜》,列文简直就是托翁的夫子自道。他和亘古以来的千百万人一样思考过这三个问题:“活着为了什么?”“生命的意义和真谛又是什么?”“如何超越生命的有限,或者说什么东西能够赋予有限的生命以无限的意义?”然后对问题层层解构剥离,条分缕析地逐一加以论证和作答,通过援引猛兽与蜂蜜、所罗门(都是虚空,都是捕风)、叔本华(所有意志最终都会寂灭)、佛陀(人生就是不可避免的痛苦)的事例,在经历了多重否定和无数纠结、折磨、自杀的念头之后(“悟”的过程跟《悉达多》有些相似之处),得出了自己的结论,重点就在于“信仰”二字:生命本是虚无,因为信仰才有了意义,信仰为生存提供了可能,“我”即无限中的一部分。然后还有对上帝和教会的质疑……书里也明确地提出了“自我道德完善”,从此处也能看出日后托尔斯泰主义的滥觞。

评分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读得非常蛋疼。内容还可以。相信托尔斯泰的思考会让许多人产生共鸣,但无甚新意。

评分

托尔斯泰终其一生并未找到人生的意义,最后回归宗教,也对宗教怀有固有的质疑。人生啊,本就没有意义。

评分

问题提得对,但不必提。解决路径肯定错了,太理想化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