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多·谢阁兰 Victor Segalen(1878-1919),同克洛代尔和圣–琼•佩斯一样又一位与中国文化结缘的法国著名诗人。他二十九岁开始写小说,三十一岁开始写诗,四十一岁辞世。他不仅是20世纪初首批来华的法国作家之一,而且也是真正懂中文、通汉学的诗人 之一。
译者 车槿山,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文系。1988年于法国图卢兹第二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95年于法国巴黎第八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主要译著有:《马尔多罗之歌》、《结构与符号——罗兰·巴尔特传》、《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象征交换与死亡》等。
秦海鹰,现任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文系。1987年于法国图卢兹第二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译著有:《希腊思想的起源》、《艺术之名》、《方法:思想观念》等。
《碑》是谢阁兰生前正式出版的唯一一本诗集。此书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收录金石拓片的连缀册页形式,书中每首诗的右上角皆配汉语题词,诗的四周还围以黑色边框,使人见书如见碑,表现了诗人对“碑体诗”的追求。在1989年法国国家图书馆举办的法国历代文学珍本展览中,《碑》被列入当代四十种文学珍本参加展出。这是一本特殊的令人惊讶的作品,是一本中西文化合璧的奇书,堪称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方诗的纪念碑。
10年9月6日 在王村长博客“联丰村晒书场”里,有过一个我的留言和他的回复,这里摘下来: 才少:以前听车槿山讲法国文学史,讲了很久的谢阁兰和《碑》,都不知道何许人物,我想你买的大概是旧书,现在不会出的吧。(2009-07-31 10:53:14) 村长:我倒问过车槿山,老的版...
评分摘要:本文将细读谢阁兰《碑》中的《镜子》一诗,然后结合《出征》、《异域情调论》、《画》,分析“镜子”意象在谢阁兰精神世界中的表达和延展——用异域的镜子类比谢阁兰在《出征》中关于真实与想象之思,并以“碑画互文”的观点来整体审视谢阁兰笔下“镜子”意象的审美可能...
评分最美的中国存在于想象之中。不在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里,而在空中,一个异国他乡的中国。是图兰朵的公主,王佛笔下的大地,像鲜花和大海一样神秘。一本优美的书:轻薄又细长,缓慢又简洁,像一块真正的碑。每一个毛孔都透出轻盈和典雅,让人不得不用最轻的手势去触碰它。一个法...
评分10年9月6日 在王村长博客“联丰村晒书场”里,有过一个我的留言和他的回复,这里摘下来: 才少:以前听车槿山讲法国文学史,讲了很久的谢阁兰和《碑》,都不知道何许人物,我想你买的大概是旧书,现在不会出的吧。(2009-07-31 10:53:14) 村长:我倒问过车槿山,老的版...
评分摘要:本文将细读谢阁兰《碑》中的《镜子》一诗,然后结合《出征》、《异域情调论》、《画》,分析“镜子”意象在谢阁兰精神世界中的表达和延展——用异域的镜子类比谢阁兰在《出征》中关于真实与想象之思,并以“碑画互文”的观点来整体审视谢阁兰笔下“镜子”意象的审美可能...
車槿山在譯後記裡對《碑》的譯文做了解釋:忠於法文原意。可以理解為:一桌子的滿漢全席,能吃飽就吃飽,嫌味道不好的就去路邊吃草——既有落筆的『盛唐』尿性,又有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宋隱』儒風。 碑體詩是謝閣蘭的『網紅菜』,去皮剔骨,氣定神閒地直刷刷地點了華夏祖宗的『氣海穴』『關元穴』,游魂未定的老龍脈『把那些夏季、月亮、太陽和花粉撒入太虛深處』。 從此,人類的睫毛底下,便是睫毛的陰影。
评分卡夫卡《中国长城建造时》+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博尔赫斯《小径分叉的花园》。在这本薄薄的小书中,能看见以上三部作品的影子,虽只具备它们小部分的元素,但也有自己特别的元素。
评分“不可知的天机像一朵星花一样裂开,把那些夏季、月亮、太阳和星辰的花粉撒入太虚深处”——融化了我,形成了我。
评分翻译差!
评分如此翻译成中文,还假装成“诗”出版,估计谢阁兰自己都要被气活了……人家写的是法语诗,是“印象•中国”,是文学界的chinoiserie,硬翻译回中文白话文,完全就是对其文学艺术价值的彻底捣毁。当然以此做历史研究还是可以的,至于放在“新陆诗丛”里,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