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梦麟(1886-1964),教育家。原名梦熊,字兆贤,别号孟邻,浙江余姚人。早年留学美国,从杜威学习教育,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学位。1919年,被聘为北京大学教育学教授。1928年,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1930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代理及在任先后长达17年,是北京大学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后任西南联大校务委员会常委、行政院秘书长等职务。著有《西潮》《新潮》《孟邻文存》等。
蒋梦麟以饱含风趣和人生智慧的笔触,娓娓道来他成长的故事,同时也映照出百年来的中国近代史。从传统浓厚的余姚到开放繁华的上海,眼见社会的种种变化;再到留学海外,感受文化的差异,思考国族的未来;最后回国投身教育事业……他始终秉持着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掌握着北大之舵。在抗战时期,他站在历史台前,用温和有力的双手保护学生;在和平时代,又把五四精神成功推广于农村建设。他是那时青年人的启蒙者,影响一直到现在。
作者蒋梦麟。 去北京买了一个月前没有买的这本,因为一位台湾作家在文章中提到,他们当年是如何喜欢这书的。看后感觉尚可,颇有点《金翼》的味道,同为用英语写作,自觉不自觉负了向外国人介绍中国生活及文化情形的责任,怪不得被哈佛大学远东研究部门列入重要参考书。味道也是...
评分去岁为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川人流沙河在成都草堂读书会“纪念抗战胜利一甲子”讨论会上有一个演讲,当时广为传布。演讲的内容主要有二,一个是讲“百分之九十九的壮丁都是自愿去的”,一个是讲“美国人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两者都用演讲者的亲身经历带出,很有感染力。 近...
评分蒋梦麟,是个因为最后的政治选择而几乎被大陆人遗忘了的教育家;提到那个年代的教育,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蔡;至于蒋,甚至在他为之呕心沥血17年之久的学校的校史中,也不过是一个“典型的国民党新官僚”。但是在这本记录了那个年代中国社会文化演进历史的回忆录...
评分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的时候,33岁的蒋梦麟正在上海担任《新教育》月刊主编。也许真的是冥冥之中的变数,注定这位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和哲学双料博士与北大息息相关相关,《新教育》月刊本来就是仿效北大文学院长陈独秀的《新青年》杂志,由北京大学和江苏教育会做投资人,而...
评分你对中国的近代史有什么了解,是从什么方面得到了解的?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可能为了什么样的原因而掩盖某些事实,每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生存的环境也不同,站的角度不同,我们从不同人的经历中就会更加接近事件的真实,而不是盲人摸象,以偏概全
嚼蜡
评分让我叹服的是作者对中国社会见解之深,例如,他说中国承平日久是松散的小单位组成,所以中央政府弱小,易受外族侵略。这样的真知灼见还有很多。作者对事件叙述之平和,例如,他说故宫的那些奇珍异宝,在溥仪被赶走之后,他监察的百人委员会把故宫搜罗个遍,才清理出尘封百年的古物,先公之于众,再因日侵战争运到南京,后来因战乱运到台湾。且写亲历的历史,纠正很多我们教科书染色的历史,例如,蒋介石北伐统一中国后人民的拥戴,西安事变时得知蒋介石被困,人民惊愕痛哭。你处处可见人心,大势,作者格局很大。
评分蒋先生在抗战期间写的类似自传的作品,也勾勒出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轮廓,主要是西方经济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先生的文字颇为幽默,看到末尾《新潮》述及壮丁的悲惨境地,不胜感慨役政之腐败冷血。17.06.23读毕
评分换个角度看近代史。关于学生运动的观点很新鲜啊
评分北大在任时间最长的校长 老北大 蒋梦麟 学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