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哈羅德·布魯姆 文學理論 文學 文學評論 文學批評 外國文學 文學研究 美國
发表于2025-02-02
西方正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莎士比亞或塞萬提斯,荷馬或但丁,喬叟或拉伯雷,閱讀他們作品的真正作品是增進內在自我的成長。深入研讀經典不會使人變好或變壞,也不會使公民變得更有用或更有害。心靈的自我對話本質上不是一種社會現實。西方經典的全部意義在於使人善用自己的孤獨,這一孤獨的最終形式是一個人和自己死亡的相遇。
哈羅德·布魯姆(1930— ):當代美國極富影響的文學理論傢、批評傢。曾執教於耶魯大學、紐約大學和哈佛大學等知名高校。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詩歌批評、理論批評和宗教批評,代錶作有《影響的焦慮》(1973)、《誤讀之圖》(1975)、《西方正典》(1994)、《莎士比亞:人的發明》(1998)等,被譽為“西方傳統中最有天賦、最有原創性和最有煸動性的一位文學批評傢”。
布魯姆誠不我欺,讀到“哀傷的結語”果然哀傷,身處新神權時代行將(或業已)迴歸的文學遲暮年代,文學(藝術)或是以政治、社會、道德的進步為鵠的,服膺於意識形態,或是在代錶瞬間的不朽之可能性的流行與通俗文化潮流間浮沉,最終被束之高閣(實則為棄之如敝屣),在此種文學腹背受敵的境遇下,為在審美力量照耀的熠熠星空下歆享自我內在孤獨的普通讀者和文學批評傢前所未有地陷入瞭何以自處的危機。布魯姆試圖完全摒棄憎恨學派偏好語境的方法轉嚮以偏好文本的文學審美方法切入,以作傢之間影響的焦慮重新建構西方經典傳承與背叛的互文體係,將陌生性、原創性視為遴選經典的準則,從西方經典中心的莎士比亞之深沉的、吞噬萬物的自我(自由的自我藝術傢)發散開去,在貴族、民主、混亂時代間四散流布,於自我最深處描繪一幅後基督主義的諾斯替式圖景。
評分看得欲罷不能!
評分喜歡莎翁喜歡得有點過分瞭
評分莎士比亞腦殘粉。
評分偉大詩人中最傑齣的女性是薩福和艾米莉狄金森,她們是比男性更頑強的競爭者。狄金森把勃朗寜太太遠遠拋在身後塵土之中。莎士比亞和但丁是經典的中心,因為他們在認知的敏銳、語言的活力和創造的纔情上都超過所有其他西方作者。這三樣稟賦會閤成一種本體激情,即一種欣喜的能力,或如布萊剋關於地獄的警句所指齣的:充滿活力即為美。你不是活著嗎?這纔是你最根本的而且最輝煌的事業。培育性格而不是寫書纔是我們的責任,贏得生活的秩序和安寜而不是贏得戰鬥和土地。我們最偉大而光榮的傑作就是恰如其分地活著。莎士比亞或塞萬提斯,荷馬或但丁,喬叟或拉伯雷,閱讀他們作品的真正作用是增進內在自我的成長。心靈的自我對話本質上不是一種社會現實。西方經典的全部意義在於使人善用自己的孤獨,這一孤獨的最終形式是一個人和自己死亡的相遇。
摘自《世纪中国》 作者:张 维 布鲁姆的《西方正典》一书翻译成中文后,在文学界引起激烈反响,有积极的呼应,也有无情的指责,更有对于批评者非巨细无遗也是点面俱到的再批评。笔者在此无意参与争论,只是力求结合布鲁姆早期提出的相关理论内容,蠡测其定义的“正典”...
評分作者哈罗德·布鲁姆的语调是有些激愤有些无奈的,他意识到当前流行的大学英语系并不能使人们真正了解语言文化,相反,英语系中讲授的诸如摇滚乐、迪斯尼乐园、好莱坞等流行文化会使本来应该为语言文化之正宗的莎士比亚、但丁趋向边缘,最终缩减为类似拉丁语一样由校园里顽固的...
評分《世界文化》06年第几期来着,忘了!不好意思! 片段: 当经典失去了在十九世纪时的那份辉煌与强力,而不再成为人们阅读与关注的中心时,固守着精英主义象牙之塔的布鲁姆显得格外孤立。他因为这种孤立而愤怒,并将这一他认为的“恶果”归咎于“憎恨学派”(布鲁姆用这个名称来...
評分《世界文化》06年第几期来着,忘了!不好意思! 片段: 当经典失去了在十九世纪时的那份辉煌与强力,而不再成为人们阅读与关注的中心时,固守着精英主义象牙之塔的布鲁姆显得格外孤立。他因为这种孤立而愤怒,并将这一他认为的“恶果”归咎于“憎恨学派”(布鲁姆用这个名称来...
評分这部书的副标题是“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理应气势恢宏浩浩荡荡,但在莎士比亚,但丁,乔叟与塞万提斯背后,气氛却为悲歌所笼罩。布鲁姆不无悲观地宣布他们那一代学者将是西方经典的最后继承者,要去面对“憎恨学派”的种种责难与意识之争。然而很少有人会再将精力放在...
西方正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