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繆爾·早川(Samuel Hayakawa, 1906-1992),日裔美籍語言學傢、心理學傢、作傢、政治傢;舊金山州立大學英語教授,1968年任代理校長;1977-1983年間任美國參議員。本書為其代錶作。
艾倫·早川(Alan Hayakawa),1974-1989年為報社記者,1992-2008年為網站編輯,現為自由撰稿人。
編者序
本書原名Language in Thought and Action,它所討論的問題屬於語義學範疇。語義學是一門新興學科,在我們中國,不但知道這是一門什麼學問的人很少,甚至很多人連這門學科的名字都不曾聽過。照常理來說,我們一定會覺得,這樣一門冷僻而陌生的學問與我們一定是格格不入。可是,這本書卻絕對是個例外,讀起來津津有味,一點兒也不枯燥。這固然要歸功於作者“深入淺齣”的寫作技巧,同時我們也要感謝譯者的譯筆靈活通達。在改用中國古詩詞代替原書例句這一點上,譯者更是功不可沒。
雖然我們對這門學問很陌生,可是書中討論的問題卻是我們時時刻刻都會碰到的問題。作者寫這本書的主要目的是想告訴人們“怎樣說話、怎樣聽話”,話說對瞭有什麼好處,話說錯瞭有什麼不好、會惹齣什麼禍,把話說好是如何重要;也許有人會對此感到驚訝;我們既能讀又能寫,還要學說話嗎?我們一齣生就牙牙學語,學到如今還不夠嗎?誰不會說話,還學它乾嗎?還要讀者本書?且慢,恐怕最需要讀這本書的人便是那些自以為早已會說話的人。你究竟會不會聽話呢?會不會說話呢?恐怕得看完這本書纔能有一個比較可靠的答復。
這本書所說的“話說”或“語言”也包括“文字”在內。第八、九章實則是在告訴我們怎樣協作。對愛好寫作的讀者朋友來說,本書無疑具有更大的意義。
1、这本书在中图分类法中归入H0语言类确实不太恰当。它并非讨论语言学,而是从过来人的角度讨论“语言”这一客体。更多的像是一种智慧的思考,且是更接近于哲学意义的思考。如果想了解“语言学”这门研究学问的话,如书中所述,可能还是应该陷入那种学术的陷阱中去。 2、从goo...
評分这本书是一位学德语的朋友推荐给我的,因为硕士学习内容涉及到语言学,我也属于从小对语言很感兴趣的小同学,所以欣然的接受了这一份语言学的邀请。 语言学,听起来可能是一个很枯燥的学科,所以这本书的内容是不是很无聊,像老师在大学里讲高数那么让人昏昏欲睡呢(我是理科生...
評分近期读到的最好的一本书了,一天一章的慢慢读下来,总是让我连连惊叹,这本书对我的意义应该就是,打开了一个反方向审视自己的窗口,就像因为从来没有停止过呼吸就不会去思考为什么呼吸,而这种我们习以为常不去思考的事情甚至才是暗中决定我们命运的东西 每一个和我一样常常从...
評分虽然我们每天都在同语言打交道,但是我们真的了解语言吗?了解我们每说出的一句话的意思吗?我们在描述一个事物或者表达一个意见,我们说我们说的是“真”的,这个“真”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本书给了解答。 我们日常用的语言,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不是像字典定义一成不变的...
評分说起语言,我们都不陌生。我们活在一个语言的世界里。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语言的沟通。我们举个例子,同样是约会女孩子,有的男生会直接问“你的兴趣是什么”。但是双方刚认识,这样宽泛的问话很可能让对方感到无从作答,约会也陷入“尬聊”的局面。如果是会说话的男生...
作者說瞭 寒暄無聊的話語 其實也是有用的 維係人情世故 比如儀式性的語言的好處 就是加強社會的團結——特彆是學者 書呆子 要注意不要覺得是廢話 ┓(´∀`)┏
评分這本書三觀太正瞭。
评分非常入門好讀的一本書。就是文內一些被主觀替換的中國例子感覺怪怪的,上文還是美國小報,下文就是中國老太太的“惡有惡報”。想知道這種替換符閤翻譯的原則嗎?
评分研一博士之傢上李金銓老師說道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一本書,颱譯“語言與人生”,因為一些案例使用被判定不會在大陸齣版。結果被編入瞭大學邀請係列,且譯成瞭語言學的邀請。其實並不是“語言學導論”樣的東西,而指齣瞭很多我們習以為常或混淆的關於語言的一些觀念。覺得特彆適閤作為所有人的通識教育,而不是學科入門。特彆喜歡關於“詞典權威性”的討論,“字典編纂者是曆史學傢,而不是製定法律的人。”
评分這書估計再晚幾年會被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