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缪尔·早川(Samuel Hayakawa, 1906-1992),日裔美籍语言学家、心理学家、作家、政治家;旧金山州立大学英语教授,1968年任代理校长;1977-1983年间任美国参议员。本书为其代表作。
艾伦·早川(Alan Hayakawa),1974-1989年为报社记者,1992-2008年为网站编辑,现为自由撰稿人。
编者序
本书原名Language in Thought and Action,它所讨论的问题属于语义学范畴。语义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在我们中国,不但知道这是一门什么学问的人很少,甚至很多人连这门学科的名字都不曾听过。照常理来说,我们一定会觉得,这样一门冷僻而陌生的学问与我们一定是格格不入。可是,这本书却绝对是个例外,读起来津津有味,一点儿也不枯燥。这固然要归功于作者“深入浅出”的写作技巧,同时我们也要感谢译者的译笔灵活通达。在改用中国古诗词代替原书例句这一点上,译者更是功不可没。
虽然我们对这门学问很陌生,可是书中讨论的问题却是我们时时刻刻都会碰到的问题。作者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想告诉人们“怎样说话、怎样听话”,话说对了有什么好处,话说错了有什么不好、会惹出什么祸,把话说好是如何重要;也许有人会对此感到惊讶;我们既能读又能写,还要学说话吗?我们一出生就牙牙学语,学到如今还不够吗?谁不会说话,还学它干吗?还要读者本书?且慢,恐怕最需要读这本书的人便是那些自以为早已会说话的人。你究竟会不会听话呢?会不会说话呢?恐怕得看完这本书才能有一个比较可靠的答复。
这本书所说的“话说”或“语言”也包括“文字”在内。第八、九章实则是在告诉我们怎样协作。对爱好写作的读者朋友来说,本书无疑具有更大的意义。
1. 这本书又名《语言学的邀请》,作为《大学的邀请》系列的一本,的确非常适合高中生去阅读。理解什么叫做“所指”与“能指”,用语言学的方法去理解人是如何沟通的、社会是如何建构的、世界是如何组织的。从每个人都需要了解这样语言学的视角来说,这本书值五颗星。 2. 但是不...
评分在221页,第十三章,“观点和逻辑”,摘抄如下: “因此,即使我们对什么叫“猫”,什么不叫“猫”已经有过极其严格的约定,我们用逻辑方法推测得来的关于猫的看法,在考察实际的虎猫、灰猫、或毬毛猫时,仍然可能会被证明是不对的。 猫是喵喵地叫的动物。...
评分这是一本接近完美的书。逻辑清晰,循循善诱,实例生动,惜字如金,重要观点使用加粗字。其中肯定有译者不小的功劳,译者多半是一位对语言学相当有研究的朋友。 从结构上,虽然本书分为两编,但我把本书理解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语言的出现的原因 语言的表现形式 语言的基本分类...
评分在221页,第十三章,“观点和逻辑”,摘抄如下: “因此,即使我们对什么叫“猫”,什么不叫“猫”已经有过极其严格的约定,我们用逻辑方法推测得来的关于猫的看法,在考察实际的虎猫、灰猫、或毬毛猫时,仍然可能会被证明是不对的。 猫是喵喵地叫的动物。...
评分虽然我们每天都在同语言打交道,但是我们真的了解语言吗?了解我们每说出的一句话的意思吗?我们在描述一个事物或者表达一个意见,我们说我们说的是“真”的,这个“真”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本书给了解答。 我们日常用的语言,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不是像字典定义一成不变的...
或许是被晦涩的学术高帽唬住了吧,这本通俗易懂又趣味横生的语言学入门书,竟很少有人问津.但当你拿起来拜读之时,你会很快发现,之前的顾虑全是多余的…语言作为人类文明的基点,而往往使人们忽略了其对我们的惯性引导,回溯语言不仅可以重现认识我们的所思所想,亦可以更从容的构建我们的日常生活,这也凸显了本书的价值…P. S. 译笔非常流畅,不失信达雅…
评分“懂得了道理然后呢”系列......
评分研一博士之家上李金铨老师说道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台译“语言与人生”,因为一些案例使用被判定不会在大陆出版。结果被编入了大学邀请系列,且译成了语言学的邀请。其实并不是“语言学导论”样的东西,而指出了很多我们习以为常或混淆的关于语言的一些观念。觉得特别适合作为所有人的通识教育,而不是学科入门。特别喜欢关于“词典权威性”的讨论,“字典编纂者是历史学家,而不是制定法律的人。”
评分翻译抢戏
评分与其说是语言学的科普,不如说是认真教你做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