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2年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等校教授和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等职。抗战期间 ,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6年曾赴美国任客座教授。1948年末至1949年初,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校务委员会)主席。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1952年后一直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常务委员。并曾任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初稿》、《中国哲学史新编》、《三松堂学术文集》等。论著已编为《三松堂全集》,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友兰先生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凡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的英文讲稿,后经整理于1948年由麦克米伦公司出版。此书一直没有中文本,1985年由冯先生的学生涂又光先生据英文本译为中文,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赵复三的这篇译后记,各家出版社经常把它删掉,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但写得很好,也便于读者理解本书。特录于此。 =============== 赵复三的译后记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英文版由美国麦克米伦公司于一九四八年出版,迄今已经半个多世纪了。在这半个多世纪里,...
评分我以为这整本书的点睛之句,应当是这句了。 “(中国哲学倾向于)强调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迹,也不需要表演奇迹。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他就有不同的意义。换句话说,他是在觉悟状态做他所做的事...
评分相较于近乎厚上一倍的《中国哲学史》,同样为冯先生所著的简史一书,的确有些先生自序中自谦“小史耳,研究中国哲学,以为导引可也”的意思,然而先生也说“小者,非徒巨著之节略,姓名、学派之清单也。非全史在胸,曷克臻此。”故而,择焉虽精而语焉尤祥也”。 1946年至1947年...
评分寒假我反复认真的研读《中国哲学简史》,总感觉似懂非懂,虽然我在努力的看,还是觉得这本书读起来非常费劲。书中古代哲学家们的思想读后有种让人熟悉又陌生的说不清的感慨。 现在将我读这本书后,对哲学的一点认识和感悟与大家分享如下。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知道了人们常说的哲学...
冯友兰是个有趣的老头。
评分哲学是大师的思想
评分说实话,很一般吧。对这种XX史的还是不要抱期望了。
评分冯友兰是个有趣的老头。
评分清通明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