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照相记

东方照相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保国,笔名南无哀,《中国摄影》杂志高级编辑(编审),1989年毕业于北师大中文系。长期致力于国际报道摄影(含纪实摄影)、艺术摄影、摄影文化与摄影史的编辑、译介和研究、评论工作,多次应邀担任重要国际摄影节、摄影大赛的策展人和评委。近两年的主要学术活动包括:中国大理国际摄影节艺术委员(2010);应邀出席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国际摄影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国和西班牙1936-1939:罗伯特•卡帕与全球人民阵线”国际研讨会;中国连州国际摄影节“专家见面会”(portfolio review)专家(2011、2012);连州国际摄影节评委(2012);2011、2012年应邀担任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法国佩皮尼扬国际报道摄影节(Visa pour l'Image)评委。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南无哀
出品人:
页数:366
译者:
出版时间:2016-1
价格:59.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5344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摄影 
  • 摄影史 
  • 历史 
  • 老照片 
  • 攝影 
  • 艺术史 
  • 东方照相记 
  • 中国近现代史 
  •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这是一部深入研究1844年中国遭遇摄影术以来,西方重要摄影家在中国的拍摄活动的摄影史著作。全书呈现出自1844年至上世纪80年代初,14位西方摄影家在中国摄取的近140张历史影像,并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加以阐述,非常独特地展现出百年中国大历史下的许多重要细节,细细读来,全 书稿图文并茂,血肉丰满。

全篇以1844年起,来华谈判的法国拉萼尼使团成员于勒•伊迪埃拍摄了澳门、广州的市井风物、官员富商、参加谈判的中法代表以及《中法黄埔条约》的签字仪式,这是西方人在中国拍摄的第一批照片,现在还有37张银版存于法国。此后,西方来华的旅行家、传教士、商人、外交官、冒险家、军人、记者各色人等穿行于中国大地,成千上万人留下了关于中国的照片,其中哪些人、哪些照片是最重要的?为何重要?那些著名照片是怎么拍出来的?那些最重要的西方摄影家因何原因来到中国?住在什么地方,爱吃哪家小馆?拍摄了中国的哪些方面,对中国有何评价,又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动机按下快门?

全书仔细考察了170年来西方摄影家在中国的拍摄活动,不仅回答了上述问题,更在两方面拓展了视野。第一,综合运用东方学、历史学等多种学术工具,拓展了摄影史研究的学术视野,首次勾勒出西方人拍摄的中国照片中潜伏的“东方学影像链条”以及这一链条的演变。在东方学视野中,西方人关于东方的照片,也如同其关于东方的游记一样,肩负着提供“东方活生生的怪异性”的使命,在制造西方人“想象的中国”的过程中,起到了文字所不能起到的“印证”作用。在早期西方摄影师的中国照片中,这种“印证”作用尤其明显;卡帕和卡蒂埃-布勒松等的照片代表了这一传统开始转变,而马克•吕布则站到了转折点上。第二,拓展了照片的社会——历史视野。通过考察西方摄影家所处时代的社会历史文化,揭示其影像背后隐藏的社会历史内涵:同一幅照片,英国人的解读与中国人的解读是不同的,中国读者面对西方摄影师拍摄的中国照片经常停留于画面本身,照片背后的内涵常被忽略或没有意识到。

"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有点失望。作者用东方学来来分析近代西方人的东方摄影,这个角度很新颖,但容易成为维护传统的辩护词。西方摄影师拍摄中国落后贫穷愚昧的一面固然主观上抱有着一种猎奇的心理,但现实生活当中如果没有这样客观的影像能够被拍摄又怎么可能会有他们的照片呢?作者在字里行间所透...  

评分

一直在看袁腾飞作为历史教师时给补习班上的学生讲课的视频,人到中年,逐渐喜欢琢磨历史,咀嚼往事。所以看到这本南无哀老师的《东方照相记》,翻看了一下其中引用的老照片,就毫不犹豫地借了下来。 鸦片战争是摄影术侵入中国的“引路者”。西方摄影师获准深入中国内地旅行、拍...

评分

有点失望。作者用东方学来来分析近代西方人的东方摄影,这个角度很新颖,但容易成为维护传统的辩护词。西方摄影师拍摄中国落后贫穷愚昧的一面固然主观上抱有着一种猎奇的心理,但现实生活当中如果没有这样客观的影像能够被拍摄又怎么可能会有他们的照片呢?作者在字里行间所透...  

评分

在今天这个对照片习以为常的“读图时代”,我们很难想象一百多年中国人初次看到照片时的神态和心情。我们所能看到的,仅仅是西方来华摄影师所拍摄的一张张反映晚近中国历史进程的社会百态和沧桑古老的自然风光的黑白老照片。 无疑,中国早期的摄影史,实际上是中国处于“被看”...  

评分

在今天这个对照片习以为常的“读图时代”,我们很难想象一百多年中国人初次看到照片时的神态和心情。我们所能看到的,仅仅是西方来华摄影师所拍摄的一张张反映晚近中国历史进程的社会百态和沧桑古老的自然风光的黑白老照片。 无疑,中国早期的摄影史,实际上是中国处于“被看”...  

用户评价

评分

本书的叙事,一方面体现了作者对于百多年来来华的西方摄影师拍摄行为的调查研究,挑选了14位摄影师为其立传,是对摄影及历史的热情使然;另一方面,作者时常表现出一种刻意的反殖民批判立场和控诉语气,部分来自于萨伊德的东方学观点,又有一种怨妇式的民族主义立场,并不反思愚昧及愚昧的成因,从不忘站队表态,表现为早已熟识的套路,这也让作者对历史还原的叙事缺乏足够的客观性,一种愤怒的情绪将原本平实的叙述撕裂。书中最精彩的部分为作者引述的各种段落。一个章节讲述一个摄影师,这些章节按时间顺序排布,因此读这本书,等于从细节处重温了一遍中国近现代史,颇有一番复杂滋味涌上心头。不同章节的叙述方式和行文逻辑存在明显差异,这也比较分裂。总体来说,虽很失望,却也饶有兴趣的读完。

评分

艺术和历史结合的很优秀!!

评分

读史有时候看多了文字 便想通过纪实摄影更直观去感受历史 摄影作品是一个人的头脑、眼睛、心三样东西结合的产品 这三样东西表现出摄影者的思想和他个人的感情 本书集结了一些西方摄影家的作品 配以文字史料 力图呈现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模样

评分

艺术和历史结合的很优秀!!

评分

摄影术是随着战争“侵入”中国的,最初来到中国的摄影家不过是为了本国利益或社会民众的猎奇心理。在对中国抱有人道主义精神的摄影师甘博眼中,中国人一个“专以适合于艰难的环境中寻求幸福”的民族。直到中国能独立,西方摄影家才开始在中国人身上看到“尊严”。法国人更多的把中国看做一种“文明”,他们的侵略者反对烧掉圆明园,女摄影家阿诺德在1979年的中国以“平视”视角拍摄中国,与中国有千丝万缕的马克吕布,在改革开放后最后一次拍摄中国,心痛的表示“我的东方死了”,金钱至上的普世价值观渗入社会的各个角落,原有的社会伦理及世俗生活轰然倒塌,东方已经变成“另一个西方”。作者写作本书颇下了一番功夫,从摄影入手,但史实资料相当丰富,从中能看到中国百余年的历史变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