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正民,著名汉学家,历任多伦多大学、斯坦福大学等校教授,英国牛津大学邵氏汉学教授,现为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圣约翰学院历史系教授。卜正民学术视野广阔,主要从事亚洲历史和文化的研究,研究领域涉及明代社会和文化史、“二战”时期日本在中国的占领等。代表著作有:《为权力祈祷: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明代的国家与社会》、《维梅尔的帽子:从一幅画看全球化贸易的兴起》、《杀千刀:中西视野下的凌迟处死》等。
《秩序的沦陷》为著名汉学家卜正民教授近著,关注的是抗战初期的社会与人。作者选取江南五城(嘉定、镇江、南京、上海、崇明)为例,描述了日军残暴占领城市、试图重建基层机构的过程,并分析地方头面人物与日伪政府的关系交织。“这里有通敌,有抵抗,但两者之外的其他行为要多得多。”借助对这种模糊行为的分析,作者考察了战争时期城市秩序的维持,以及生活其间的个人的心态、处境与选择,以求揭示一个复杂的战时社会。
著名汉学家卜正民的这部著作,选择了抗战研究中两个不常为人关注的主题: 一是“秩序”。日本人残暴地攻占了城市,但要重建一套秩序,则需要更多的手腕。他们发现利用品德低下的通敌者并不能达成目的,于是开始与原先秩序中的“地方头面人物”打交道。是勾结?是交...
评分前段时间入了大陆版,其实手头还有一本台版的扫描版,一直放着没读。 阅读此书的过程不算容易,书中有许多组织机构的名称,若原先对此没什么概念的话,确实有点犯头疼,不过好在作者的文笔通俗易懂,总体可读性还不错。书中不乏一些或戏谑、或残暴的故事,因此很...
评分 评分作为大众读物,自然有那么点“拨乱反正”的意思,但作为学术著作还远远不够。作者除了告诉大家不要陷入抵抗/通敌的非此即彼境地,似乎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当作者说不要忘记在抵抗和通敌之外,还存在着边界模糊的一大群人时,他也最终表明,这些人不过是在档案中偶尔闪现又快速隐没的极少数“合作者”,与更为庞大的“沉默的大多数”并没有任何瓜葛。抵抗/通敌既是宣传/民族主义,也是血淋淋的现实;“合作”是现实紧迫性下的选择,但并不意味着无辜。资料太少,以致某些个人的“品性”足以改变写作的结论;书写有些琐碎,以致显得主旨含糊;材料之外的理论话语更是苍白。
评分作者选材太好了,几乎是瞄准了一个空白。不过,也许正是因为相关史料太少,所以对这段与侵略者“合作”历史的研究才难以开展。总体来说这本书很不错,但作者在某些问题上的三观我接受不了,比如游击队的反抗引来更大规模的屠杀、为日军指出国民党伤兵的人是帮助了其他老百姓等等。
评分通敌者是个贬义词。
评分卜正民先生在这本书里,用个人日记、回忆录和为数不多的官方档案,采取以点及面的方式,展现日本占领区内大多数国人介于抵抗与合作之间的模糊地带的选择,打破了强调抵抗的民族主义史观的固有观念,为抗战史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和格局,值得一读。
评分中日战争的“灰色地带”与边缘人物,也提出了合作加剧国家政权内卷化、消解地方精英对乡村基层影响的解释。历史学家过多向上看熟悉的通敌或抵抗的大树,却不见脚下那些模糊不清的灌木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