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東 | I.F. Stone
二十世紀美國著名的新聞鬥士及作傢。在退學投身新聞業之前,曾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哲學。從1953年開始創辦《I.F.斯東周刊》(I.F. Stone’s Weekly),與麥卡锡主義抗爭;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該刊對越戰的抨擊不遺餘力。1971年因健康問題告彆新聞業,迴歸賓大,攻讀古典語言文學。潛心研究多年後,於1988年齣版《蘇格拉底的審判》一書。1989年逝於波士頓。
曾在哈佛、耶魯、牛津等多所大學開辦講座,個人影響力至今不衰。從2008年開始,哈佛大學設立年度奬項“I.F.斯東新聞獨立奬章”,以銘記斯東畢生踐行的新聞獨立精神。
《蘇格拉底的審判》是研究蘇格拉底之死這一裏程碑事件的著名作品。
西方文明史上,除瞭對耶穌的審判和處死以外,沒有任何其他審判,像對蘇格拉底的審判一樣給人帶來如此深刻的反思。蘇格拉底飲鴆自盡,殺身是否成仁?他是為瞭什麼而犧牲的?為瞭他的學說,還是信仰?古代雅典是思想及言論自由空前發達的社會,為何會發生對蘇格拉底的審判?雅典怎麼不忠實於自己的原則?
作者以細緻的分析和獨到的見地,對上述問題逐一解答。
两年前,我从雅典卫城向下望去,导游指着远方的两个小土丘说,一个是希腊公民举行第一次议会的地方,另一个就是当年审判苏格拉底的现场。希腊导游在说出这两件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时就象是在说今天早上在菜市场碰见老张小李那样轻描淡写,让我顿时觉得千年的文明随着那...
評分作者的所有研究倾向性都很强,他自始提出的问题其实出于他并未理解希腊社会的原始民主制度并不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制度。虽然他搜集了一些有价值的资料,但是因为这个关键的缺陷,全书并未得到令人信服的论点,并且把大量篇幅花在为雅典“民主”的辩护上。而没有真正弄清楚...
評分1.如果允许,要对希腊史有所了解,对柏拉图、色诺芬写苏格拉底之死的内容要熟读,再来看本书,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2.苏格拉底之死可能是哲学史学习或阅读上第一个震撼人心的情节,很多哲学小白也是从这里产生了哲学的兴趣或是自命不凡。放眼千年,这杯鸩酒也是值得,无论...
評分美国左派报人斯东在《苏格拉底的审判》中谈到了一个话题:在公元前416年,在雅典发动对米洛斯的屠城行动中,苏格拉底未起到任何作用——任由公民大会通过了决议,屠杀米洛斯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并把妇女和儿童贩卖为奴隶——言下之意为苏格拉底缺乏基本道德。与之相比,公元前42...
評分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有些书买来后就尘封在书架上。 《苏格拉底的审判》是这样错过的一本好书。 这本书为井底之蛙的我揭开了古希腊民主文化的神秘面纱的一角,让我诧异于那是一个多么灿烂的时代。我们现在所高喊的口号太多源于2000多年前爱琴海边的文...
從蘇格拉底與雅典民主的衝突來看對蘇格拉底的審判,相對來說應該是比較受歡迎的視角,但是極大的問題是,對於蘇格拉底與柏拉圖哲學充滿瞭諸多的誤解,所謂古典哲人對於民主的嘲諷與貶低實質上也是誤解。
评分其實寫得挺精彩的,但掩捲時纔恍然大悟,這是本曆史書。
评分立場上站到瞭波普爾一隊,並且把蘇格拉底赴死去神聖性瞭。似乎因為記者齣身對普通大眾的同情和民主的癡情,對蘇格拉底、柏拉圖的政治觀頗為不滿,然而我感覺沒沒有擊痛要害。
评分4.5星,作者是一個自由派記者,書中有強烈的自由主義氣息。通過不同角度的證據來證明一件事,蘇格拉底之死沒有柏拉圖告訴我們的那麼簡單。有蘇格拉底性格中的傲慢導緻瞭他的死亡。在作者看來蘇格拉底不親民主也不親專製,要的是一個類斯巴達的統治。而他也沒有在該站齣來的時候站齣來,甚至在最後審判階段都能挽迴死亡的結局,但是蘇沒有。可以按照作者的邏輯將書讀完,但是學識太淺,無法判斷作者的論述是否更為貼近真實。
评分斯東說不信神是不信城邦神,並說起訴阿那剋薩戈拉不信神也是子虛烏有的事。另外還提到《伊利亞特》對發言的普通士兵的醜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