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阿綺波德•立德(1845-1926),是英國商人兼冒險傢立德之妻。立德曾因參加過與太平軍的作戰而被清廷授予從三品官銜,是首位闖進中國西部的外國人,也是第一個駕駛輪船通過三峽的人,《大不列顛名人錄》和《重慶曆史名人錄》都有收錄。立德夫人隨丈夫在中國生活長達20年,幾乎走遍南方的所有通商口岸,還曾作為婦女天足運動的發起者而采訪過李鴻章,是當時非常活躍的知名外僑作傢。其主要著作有《穿藍色長袍的國度》《在中國的婚事》《熟悉的中國》《北京指南》《李鴻章,他的生平和時代》《北京我傢花園的周圍》等。
譯者簡介
陳美錦,畢業於遼寜師範大學中文係,現為自由撰稿人、獨立攝影師,有多部作品齣版。
關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中國,政治風雲、曆史事件、名人軼事等我們不難瞭解到,但具體到民間,到作為個體的中國人的真實生活,就未必完全瞭然瞭。本書提供的正是第一手材料,有立德夫人租居中國民眾之傢觀察到的中國人的衣食住行、風俗習慣與思想性格,有她遊曆各地見識到的田園風物、街巷狀況以及西方生活方式滲入後中國民間的悄然變化,還有外國傳教士在中國的生活、經曆以及同中國普通人之間的關係等。在他者之眼的審視下,彼時中國予我們的感覺固然有疏離和偏倚,但也呈現齣一些新奇的方麵,一些令人深思的問題——時至今日仍是值得我們閱讀和思索的。
本以为能够深入了解晚清民俗,实际写的基本都是游记,甚少涉足具体当地百姓生活描述。对于和李鸿章的对话及对反缠足运动的描述,也只能是间接地反映出一些特定人物及特定事件的细枝末节,对于希望考察整体阶段的民俗、思想、社会状况,因为该书基本没有太多描述,没有太多参考...
評分本以为能够深入了解晚清民俗,实际写的基本都是游记,甚少涉足具体当地百姓生活描述。对于和李鸿章的对话及对反缠足运动的描述,也只能是间接地反映出一些特定人物及特定事件的细枝末节,对于希望考察整体阶段的民俗、思想、社会状况,因为该书基本没有太多描述,没有太多参考...
評分一开始看到书名《蓝色的国度》的时候,我想都没想到这本书是写的中国,我以为是写土耳其的(蓝色清真寺)。要么是红,要么是黄,哪个中国人会想到有人用蓝色来形容中国呢? 书的英文名是<the land of the blue gown>,直译就是《穿蓝色长袍的国度》,的确,本书的其他几个版本...
評分在图书馆随便抽出一本,看了封面就决定读一读这本书了。 作者对北京等城市的描述,都是树木很多,景色很美,空气清新。每家每户都会栽种树木,想到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污染严重,尤其是传说中的北京,我想大部分人对那个时候的自然环境会心神向往的。另外一个让我觉得吃惊的是...
評分在图书馆随便抽出一本,看了封面就决定读一读这本书了。 作者对北京等城市的描述,都是树木很多,景色很美,空气清新。每家每户都会栽种树木,想到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污染严重,尤其是传说中的北京,我想大部分人对那个时候的自然环境会心神向往的。另外一个让我觉得吃惊的是...
“民族文化慣性”應該是這本書給人最大的感慨,縱使社會早已曆經變遷,一個民族文化的鮮明特點依舊曆經多年而依舊:1.在代錶“先進文明”的外國文化麵前,國人呈現的是一種自卑和自大同時共存的狀態,一邊躲進故紙堆祖宗規矩逃避,一邊對先進文化拙劣模仿 2.對待外國人極端好客和極端排外同時共存,原因也無外乎來自於自卑和自大割裂的心態 3.太多生活上的細節曆經百年依舊延續,比如在客人麵前想抽煙瞭,一定是主動遞上煙邀請客人抽、行乞的乞丐和施捨者之間是一種病態交換等等。
评分沒看完...過於傲慢
评分清末來華生活20年歐商夫人眼中的中國,風土,人情,世俗......清末,國人動蕩,外國人在中國也動蕩~在文化俯視的同時,也有很多的西方人在盡自己的所能為當時愚昧的國人帶來文明~作者為瞭廢除纏足所做的努力,值得記揚~
评分為天足運動奔走呼號,獲贈李鴻章親筆題扇,遊遍中國大小河山,真奇女子也。
评分在當時西方人的眼中,中國人就是野蠻和邪惡的代名詞,「二馬」裏有一段:“就是因為中國是個弱國,所以他們隨便給那群勤苦耐勞,在異域找飯吃的華人加上一切的罪名。……中國人就變成世界上最陰險,最汙濁,最討厭,最卑鄙的一種兩條腿兒的動物!”立德夫人的時代局限性有點大,書也寫得格局顯小,但不可否認她為「反對裹腳」所做的個人貢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