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理论

批判理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斯蒂芬•埃里克•布朗纳 美国罗格斯大学政治学杰出教授,罗格斯大学种族灭绝与人权研究中心全球关系项目主任,研究领域为当代政治理论、政治史、文化政治学等。已出版专著二十余部,发表论文约两百篇,作品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2005年获美国政治学会颁发的“查尔斯•麦科伊终身成就奖”。

出版者:译林出版社
作者:[美]斯蒂芬·埃里克·布朗纳
出品人:
页数:268
译者:孙晨旭
出版时间:2019-5
价格:39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4776554
丛书系列:牛津通识读本
图书标签:
  • 牛津通识读本 
  • 法兰克福学派 
  • 哲学 
  • 批判理论 
  • 文艺理论 
  • 思想史 
  • 马克思主义 
  • 2019 
  •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内容简介】

批判理论于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工作中,这群德国的犹太人学者试图诊断,甚至还想治疗社会的各种弊病,特别是法西斯主义和资本主义。斯蒂芬•埃里克•布朗纳在本书中勾勒了批判传统的代表人物(如西奥多•阿多诺、赫伯特•马尔库塞、于尔根•哈贝马斯等)的主要思想,以及这一传统的许多重要文本和经验研究,并解释了诸如异化和物化、文化产业和压迫性宽容、非同一性和乌托邦等概念。此外,书中还揭示了一系列概念和主题,正是它们将批判理论与更为传统的哲学理论区分开来。

【名人推荐】

布朗纳教授的这本篇幅不大的小书,聚焦于与批判理论紧密关联的异化、物化、工具理性、文化产业等概念,不仅追溯了这一理论及法兰克福学派的来龙去脉,而且突出了批判理论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是我们进入这一主题的理想读物。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创始院长、法兰克福学派及批判理论资深研究专家 陈振明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此为本书序言,原序无标题) 陈振明/文 什么是批判理论?从思想源头上讲,顾名思义,它的底色是一种“批判”精神。比如在本书开篇,作者斯蒂芬·埃里克·布朗纳以苏格拉底的例子所表明的,这种哲学倾向奠基于审视传统观念、超越既定秩序这一遗产之上。作为一系列具体的主张,...

评分

(此为本书序言,原序无标题) 陈振明/文 什么是批判理论?从思想源头上讲,顾名思义,它的底色是一种“批判”精神。比如在本书开篇,作者斯蒂芬·埃里克·布朗纳以苏格拉底的例子所表明的,这种哲学倾向奠基于审视传统观念、超越既定秩序这一遗产之上。作为一系列具体的主张,...

评分

(此为本书序言,原序无标题) 陈振明/文 什么是批判理论?从思想源头上讲,顾名思义,它的底色是一种“批判”精神。比如在本书开篇,作者斯蒂芬·埃里克·布朗纳以苏格拉底的例子所表明的,这种哲学倾向奠基于审视传统观念、超越既定秩序这一遗产之上。作为一系列具体的主张,...

评分

(此为本书序言,原序无标题) 陈振明/文 什么是批判理论?从思想源头上讲,顾名思义,它的底色是一种“批判”精神。比如在本书开篇,作者斯蒂芬·埃里克·布朗纳以苏格拉底的例子所表明的,这种哲学倾向奠基于审视传统观念、超越既定秩序这一遗产之上。作为一系列具体的主张,...

评分

(此为本书序言,原序无标题) 陈振明/文 什么是批判理论?从思想源头上讲,顾名思义,它的底色是一种“批判”精神。比如在本书开篇,作者斯蒂芬·埃里克·布朗纳以苏格拉底的例子所表明的,这种哲学倾向奠基于审视传统观念、超越既定秩序这一遗产之上。作为一系列具体的主张,...

用户评价

评分

如果作为了解批判理论全貌的第一本书,本书还是十分适宜的。作者梳理了从霍克海默到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的重要议题和发展脉络,对于主要人物思想观点的联系与对立表述得相当精炼(揣摩得是否到家是另一回事),大概是限于篇幅和出于通识的考虑,作者并没有给出充分的阐发,以至于一些论点看起来有点跳脱;但大量的短句还是很友好的。翻译挺有文采,但学术性稍显不足。

评分

感觉这本通识性不强,最起码的术语解释都没有,还是圈地自封的黑话构筑的围墙

评分

将内部理论并不统一,还喜欢互相攻击的法兰克福学派纳入一本小册子实在太难。一些关键概念还是没解释很清楚,但对批判理论的弱点确实说得到位。

评分

对简要了解批判理论的主要思想有一些助益。

评分

法兰克福学派一直认为,拥护既定秩序的哲学是促成社会解放的障碍。对绝对基础、分析范畴以及证明真理主张的固定标准的执著,遭到其成员的谴责。他们看到了两大元凶:现象学及其关于个体如何体验存在的固有本体论主张,以及要求按自然科学标准来分析社会的实证主义。两者都因非历史地对待社会并排除真正的主体性而遭到抨击。批判理论被认为是一种替代性选择。它的动力来自变革意图和对现代生活的文化的格外关注。法兰克福学派在20世纪30年代是同情共产主义的。其成员尚未对技术理性进行直接的批判。他们满足于指出,工具理性的主导地位仅仅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现。然而,随着共产主义转向极权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幻想破灭了,进而加强了对于物化过程的批判。历史唯物主义的目的论主张此时似乎如同唯心主义的道德律令一样失去了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