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1911—)原名楊季康,著名作傢、翻譯傢和學者,江蘇無锡人。畢業於東吳大學,清華大學研究生院肄業。1935年與錢锺書結婚後共赴英國,法國留學。1938年鞦迴國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清華大學外語係教授。1955年後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主要作品有劇本《稱心如意》《弄假成真》,長篇小說《洗澡》。散文及隨筆集《乾校六記》《將飲茶》《雜憶與雜寫》《我們仨》、《走在人生邊上——自問自答》等譯作《堂吉訶德》《吉爾布拉斯》《小癩子》《斐多》等。
這本並不厚重的小書,卻有著很重的分量。柏拉圖的對話錄《斐多》,描繪的是哲人蘇格拉底就義的當日,與其門徒就正義和不朽的討論,以及飲鴆至死的過程。蘇格拉底本可以逃往其他城邦、或者保持緘默,但他不肯背叛他的信念,就義前從容不懼,他與他的門生侃侃而談的情景,令人崇敬。在西方文化中,論影響的深遠,幾乎沒有另一本著作可以與《斐多》相比。楊絳先生的譯文,對照多種版本和注釋,並一句句死盯著英譯本,而力求通達流暢。她認為:“蘇格拉底和朋友們的談論,該是隨常的談話而不是哲學論文或哲學座談會上的講稿,所以我盡量避免哲學術語,努力把這篇盛稱語言生動如戲劇的對話譯成戲劇似的對話。”名作由名傢翻譯,所以,這本書的分量非同一般。
灵魂是否会在穿过多个肉身死亡后,也会死亡,就像人可以穿坏多件衣服,最后人也会死? 这个是本书最后一个关于灵魂的辩论的问题,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绕了一大圈,说了1+1,奇数偶数,冷与热,然后论证了他的互斥二元了,就是冷和热互斥,当然是指抽象的冷和热两个概念而不...
評分《斐多》是华语世界关于这篇对话最早的译本,是从英文转译,出版于1999年。《裴洞篇》是王太庆先生关于这篇对话的译本,是从希腊文直译,出版于2013年。毋庸置疑,杨先生和王先生的译本均属上乘。我没有读过希腊文和英文的原文,但通过中文文本的阅读,还是觉得王先生的译本跟...
評分读完杨绛先生翻译的柏拉图对话《斐多》(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年)已经好几天了,但似乎头脑中始终都无法摆脱那个情境:苏格拉底即将在傍晚饮下毒药的那一整天,他都在与弟子和朋友们谈论哲学,重点则在于人死后灵魂是否还存在的问题,其他的还有肉体与灵魂之间的关系。最...
評分親切,生動,真摯。整部書講瞭一個問題:如何死。這也是西方哲學源流之一。莊子也講。大體而言之,儒傢「未知生,焉知死」,道傢用肯定生去否定死,佛傢用否定生去否定死。在我看來,時至行耳。要學會真是不易。
评分邏輯推演的過程今天讀來已不能讓人信服,但依然感動的是蘇格拉底從容赴死的態度,因為信念,所以無懼。翻譯語言清麗,是楊絳的風格。
评分死亡公開課的一元論教授列齣五點質疑《斐多》,雖然並非百分百令人信服,但足以錶明此篇邏輯存許多漏洞,自然也是如此,關於靈魂存在及其不朽的證明怎麼可能完美。此易懂小冊樸素而真誠地闡述與引發思考,又可以從其中一窺嚮死而生、不懼論證的態度,反而讓人想起“愛智慧”的原意。
评分肉體與靈魂的對立在這開始的嗎 靈魂不朽,哲學傢一生嚮死
评分《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裏提到蘇格拉底,於是把《斐多》讀瞭一遍。 死亡不過是件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平常事。生命這堂課,就是學習如何走嚮死亡。 麵對死亡,眼淚是庸俗的,同情是庸俗的,悲傷也是庸俗的。妹妹,你的靈魂那麼高貴,我會忍住自己的庸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