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中国现代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曾任北京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著作有《谈美》、《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修养》、《诗论》等。
上世纪上半叶,国家破碎,青年普遍苦闷、彷徨,找不到出路。朱光潜先生就青年所面对的困惑及民族的命运等问题,先后写了22篇文章,谈了如何立志、读书、做人、处群、交友、做学问、恋爱及休息、消遣等问题。鼓励青年树立远大理想,刻苦读书,艰苦做事,朴实做人,既不逃避责任也不推诿过失,立足于当下,做好现在的事情,个人和民族就有希望。本书是青年为人处世的指南,仍很值得时下的青年认真阅读。
读《谈修养》 一位学识渊博的先生70年前说过这样一句话:一般学校都没有社会生活,教师与学生相视如路人,同学彼此也相视如路人。世间大概没有比中国大学教授与学生更孤僻更寂寞的一群动物了。 或许这就是文学作品的力量,已经70年了。 ...
评分1、午睡尤其有效,午睡醒了午后又变成了清晨,一日之中就有了两度朝气。 2、“三此主义”,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承担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
评分读《谈修养》 一位学识渊博的先生70年前说过这样一句话:一般学校都没有社会生活,教师与学生相视如路人,同学彼此也相视如路人。世间大概没有比中国大学教授与学生更孤僻更寂寞的一群动物了。 或许这就是文学作品的力量,已经70年了。 ...
评分老先生真是学贯中西的人物啊。 儒家随便举三例,说理都恰如其分,很有见地:谈恻隐之心——孔子说“仁者必有勇”,他明知“滔滔者天下皆是”,但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谈消遣——儒家六艺之教,礼乐射御四项都带有消遣娱乐意味,只有书数两项才是工作, “居于仁”之后即继以...
评分朱光潜,老先生是那一代老头里说出众又不出众的一位,那个年代太多才华横溢武功盖世的老家伙。可是读先生的书之后让人感受的是平易近人,循循善诱的劝诫和教导,他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给你听,希望能对年轻人有裨益。书中谈到年轻人被社会扭曲之后由热血青年到犬儒主义的转变,谈...
还是更喜欢 十二封信,那是一种触动心灵想要流泪的感觉。
评分《谈立志》一篇对我启发最大。此身此时此地。
评分跟十二封信有点重复,有些观点不敢苟同,特别是后面几篇,有点腻了。
评分还是更喜欢 十二封信,那是一种触动心灵想要流泪的感觉。
评分人生经验自然是实实在在,行文也是顺理成章,文段的思路严谨结构紧密,这些对写议论文真的很有学习价值呢。不过其实最佩服的是写这本书的时代,老前辈就能把眼光看到几十年之后的文化建设了,这就是大家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