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思 原名卢玮銮,一九三九年生于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作家、教育家。一九六四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中文系。一九九五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二〇〇二年退休,任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二〇〇八年任香港文学研究中心顾问。曾获香港教育学院“杰出教育家奖”,香港艺术发展局“杰出艺术贡献奖”。小思多年埋首研究整理香港文学及文化史料,并把搜集的文学史料送赠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一手成立香港文学研究中心,建立香港文学网上数据库。曾编撰《香港文化众声道——第一册》、《香港的忧郁——文人笔下的香港》,著有研究论文集《香港文纵》,散文集《承教小记》、《不迁》、《人间清月》、《香港故事》、《一生承教》、《翠拂行人首——小思集》、《纤夫的脚步》等。
本书是香港文学、文化史的经典名著,编著者卢玮銮(小思)教授,是香港文学界、教育界公认的大家。本书以二十世纪上半叶著名文化大家和文学家蔡元培、鲁迅、戴望舒、许地山、萧红等人在香港的活动为线索,寻访香港仔、东华义庄、浅水湾、圣约翰大礼堂、孔圣堂、学士台、六国饭店、达德书院(今之何福堂中学)等香港土地上并不为人们所熟知的文学故事发生地。配有文人相关作品及亲历者对历史事件的记录,以及标示文人作家足迹的精美手绘地图和照片,多层次、多角度还原旧时记忆。2000年香港教育署邀请小思老师带领二百多人游历书中所写地方,并记录下来,成为香港文学发展中重要的一次跨媒体活动。读者可以带着这本“文学地图”,以文艺角度漫游香港的大街小巷,在现实场景中跨越时空,进入作家的生命。
穿过荷里活道真真假假的“历史”,途经小贩云集的文武庙,嵌着“青年会”三个大字的红砖塔映入眼帘。进入正门,小礼堂、小舞台犹在,那是鲁迅先生演讲过的地方。“六十年过去了,你试试站在古老的小礼堂里,依旧,仿佛听见鲁迅的声音。”小思(卢玮銮教授)如是说。 青年会礼...
评分哲學家西田幾太郎 (1870 – 1945) 常在京都若王子神社與銀閣寺之間散步,思考人生,後人將這條沿小川迆邐的小徑稱為「哲學之道」。「哲學之道」旁種滿櫻樹,在櫻花盛開之時景色尤美。不過平心而論,這種小徑在神社與銀閣寺之間並不少見,「哲學之道」能在兩地間無數可能的路線...
评分哲學家西田幾太郎 (1870 – 1945) 常在京都若王子神社與銀閣寺之間散步,思考人生,後人將這條沿小川迆邐的小徑稱為「哲學之道」。「哲學之道」旁種滿櫻樹,在櫻花盛開之時景色尤美。不過平心而論,這種小徑在神社與銀閣寺之間並不少見,「哲學之道」能在兩地間無數可能的路線...
评分哲學家西田幾太郎 (1870 – 1945) 常在京都若王子神社與銀閣寺之間散步,思考人生,後人將這條沿小川迆邐的小徑稱為「哲學之道」。「哲學之道」旁種滿櫻樹,在櫻花盛開之時景色尤美。不過平心而論,這種小徑在神社與銀閣寺之間並不少見,「哲學之道」能在兩地間無數可能的路線...
评分去过几次香港,从未想过要按照文学来按图索骥,踏寻拜访前人的足迹。大概因为香港本身就不是什么文化名城,娱乐的烟火气又重,很难让人联想到文学。实际上,香港的文学作家名声大到可以与书中几位比肩的,也是寥寥,这也是编著者小思女士初时选择南来文化大家而非香港本地文学...
哎呀真好
评分小思老师对香港文学(文化)的细意不倦的关切,让我想起另一个人:封德屏女士对台湾文学的一往情深。
评分一个女人把自己丈夫的骨灰分给另一个女人的故事,这是不是很现代很浪漫? 装帧耍小聪明,竟然连书会插进书架的情况都没考虑到?封面的一堆小纸片会快就折成卷纸。里面的小图也看不清楚。
评分小思老师对香港文学(文化)的细意不倦的关切,让我想起另一个人:封德屏女士对台湾文学的一往情深。
评分主要选取了五位南来作家讲述他们与香港的渊源。文章太过泛泛,只能算是普及读物,后面介绍的地点也嫌少。很可惜介绍主要作家时几乎未提及张爱玲,不知有多少人是因为《倾城之恋》才对这座城格外钟情的呢,而且关于张本人与香港的文献资料也并不少。总体低于预期,但是文学行脚这类书应该是华语文坛第一本?仍觉新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