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伽丘(1313—1375)意大利人文主義作傢和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驅。青年時代曾學習法律,後與那不勒斯王羅伯特宮廷的王公貴族和人文主義者多有接觸,並潛心研讀古代文化典籍。主要作品除《十日談》外,還有傳奇、史詩、敘事詩、十四行詩、短篇故事集和論文等。
王永年(1927—2012),又名王仲年,浙江定海人,1947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通曉英文、俄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等多種語言。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起從事外國文學研究和翻譯,譯作有《耶路撒冷的解放》《十日談》《歐·亨利小說全集》《伊甸之東》《約婚夫婦》《在路上》《博爾赫斯文集》(閤譯)等。
《十日談》(1348—1353)是歐洲文學史上第一部現實主義巨著,作品開頭有個序麯,敘述瞭在佛羅倫薩瘟疫流行的背景下,十名青年男女在鄉村一所彆墅裏避難時所發生的事情。十個青年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十天共講瞭一百個故事,故名《十日談》。每篇故事長短不一,內容包羅萬象,而人文主義思想是貫穿全書的一條主綫。
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文主义者。 在佛罗伦萨的政治斗争中,薄伽丘站在共和政府一边,反对封建贵族势力,多次作为特使去意大利其他城邦。他潜心研究古典文学,晚年致力于《神曲》的诠释。1350年,薄伽丘结识彼特拉克。 传奇小说《...
評分现在在看的是薄伽丘的《十日谈》,吸引我去看,一是因为里面都是小故事性质的,每个故事篇幅不长,带在身边看起来比较方便,另外,更主要就是想看看为何这本名著会在15世纪被视为是禁书,正如当初看洛丽塔时带有的情绪一样。 其实这本书买了很久了,不是不想看,而是以为看不...
評分在图书馆窝了一整晚,大概翻阅了这本书。十个人的一百个故事,只详细地看了其中三分之一的故事。 看这书,是源于今天的外国文学课,人文主义的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多年前学习的历史知识,瞬间得到了升华。 这本书,果然如序言中写的那样,不能因为它的某些现在看来是粗俗的东...
評分今天看这本书,里边讲了一个小故事,说是一个人想让他的儿子成为一个纯粹的道德高尚的人,在儿子两岁的时候就把他带到一座山上,给他讲道理,让他读圣贤书,以求不要受世俗污浊的影响.儿子十八岁的时候带他下山,挖塞不得了,儿子被这个花花世界震撼啦.好多从没见过的玩意啊.什么都新鲜...
現實意義大於文學意義
评分貨真價實的人性思想解放的作品。故事寓意深刻,語言又不乏詼諧風趣,而且角度巧妙,讓人讀來意猶未盡,發人深思。
评分人物同質化嚴重,大多都是美貌的少女/婦人,倜儻力壯的青年,好妒的丈夫/妻子,還有人總是以捉弄他人為樂。 性觀念/婚姻觀念十分開放,婚內齣軌比比皆是。但是性彆觀念仍然很落後,認為女性需要依附男性存在。 很多諷刺教會的情節,比如:好色的神父,偷情的修女。
评分奧爾巴赫的評價是中肯的:“薄伽丘的世俗性還很不牢靠並無根基,還不足以給人提供一個基礎,一個可以賴以從整體上將世界作為真實世界來排序、解釋和描繪的基礎。”(早期人文主義思想的不確定性,“隻要一涉及到問題或悲劇,就變得平淡無味和錶麵化”。)
评分不得不說那時候的意大利人真的還是挺開放的,尺度也真的蠻大的,拜讀一下,小有收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