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个性鲜明,在嬉笑怒骂中藏着严肃的悲悯之心。社会责任感使然,张鸣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关注天下事,为历史与当下人物事件揭下虚华假面,使真相豁然,真知毕然。
主要学术著作有《辛亥:摇晃的中国》《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武夫治国梦:中国军阀势力的形成及其社会作用》《乡土心路八十年: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农民意识的变迁》《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迁》《重说中国近代史》等;历史文化随笔有《中国心绞痛》《直截了当的独白》《历史的坏脾气》《历史的底稿》《历史的空白处》等。
他是从大学教授中的“捣蛋鬼”,因为倔强敢言在网络平台上“被禁言”,甚至变成许多宣传媒介不公开的“黑名单”人物;他因不合时宜而遭受不公待遇,却也因不合时宜被人们推崇;他就像个老小孩,有着倔强的坏脾气。他就是著名的历史学者张鸣教授。
《历史的坏脾气》是张鸣先生于2005年初版的随笔集,一经推出就受到读者的热烈追捧,成为其代表作之一。书中集结了一位脾气倔强、正直敢言的历史学者对历史和现实不合时宜的思考;勾勒晚近人物的百般脸谱,直戳中国历史的劣根性。
全书分“军阀有性格”“晚近人物脸谱”“历史的坏脾气”“不确定的道路”“庶民的世界”五个部分,勾勒晚近人物的百般脸谱,检讨中国历史的劣根性。书中语言明白晓畅、轻松幽默,而又能让人在捧腹之余看到历史的本来面目。进一步还原历史的真实细节和人物的立体形象,更深刻地揭露中国传统制度和文化中弊病。
此次再版,重新设计了装帧样式,更正了原书中的错漏,并增补了张鸣先生的八篇近作,以期读者能从旧作中读出新意来。
关于新增篇目:
《傅作义守涿州》《毕竟是书生》《不同病,也相怜》《周妈的故事》四篇文章帮助读者进一步修正教科书中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简单描述,还原历史的真实细节和人物的立体形象。如傅作义,历史书中只是着重写他促成了北平和平解放,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他曾经坚守孤城两个多月,赢得了敌手和全国上下的尊敬。
《非制度化的权力半径》《一场不为人知的礼仪之争》《小处不可随便》《只能听明白权力声音的人们》四篇文章则一针见血地揭露了中国传统制度和文化中弊病,读者能从中看到张鸣先生对国民性的深刻洞察,其中一些积习,在当今社会仍然时常可见,当更能引起读者反思。
历史类书籍往往给人以严肃之感,那些探究性的学术著作自不必说,历史界人士即使写些闲来散文,往往也要以小见大,感叹一番。张鸣这本《历史的坏脾气》则不是此类,它也是史学界人士的闲来小文,但是它是真闲,让我阅读此书的同时也是怀着闲适的心情,斜躺在椅子上轻松读罢...
评分翻着《历史的坏脾气》,前面几篇都是些军阀的小故事,看多了觉得没意思就翻开目录瞧,竟有一篇《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写制度的呀,看他如何用通俗的笔调写他的专业,很兴奋,马上翻开看。 可读着读着,哈欠连天、浮想联翩,想到别的地方去了,许久把思绪拉回来,才发现我根...
评分很少能有一本书看得我哈哈大笑。 昨天晚上看《历史的坏脾气》把我给乐得,在床上自个儿笑。 这本书是张鸣著的,曾经在排行榜上是前几,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应该上排行榜的书。 这个作家主要是职业是研究晚清的历史,可以说对晚清这一段历史是了如指掌,这本书里也多是晚清时...
评分平实诙谐中带点黑色 P16尽管如此,就算袁世凯事先已经知道大家会选他,他还是会派“公民团”的,因为操纵选举是每个独裁者或有心要独裁者的习惯。 P19当时曹锟的亲信王坦就说,花钱买总统当,比要钱得个贪污的名声臭一生要强得多,也比那个拿着枪把子命令选举的人强得多。 P22...
评分翻着《历史的坏脾气》,前面几篇都是些军阀的小故事,看多了觉得没意思就翻开目录瞧,竟有一篇《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写制度的呀,看他如何用通俗的笔调写他的专业,很兴奋,马上翻开看。 可读着读着,哈欠连天、浮想联翩,想到别的地方去了,许久把思绪拉回来,才发现我根...
书是很值得推荐的。我就非常喜欢这种良心正常、内功深厚的历史学家,他们写的历史短文往往有着和篇幅不相称的价值,这本也不例外。比较让我惊奇的就是对于中国人的原子化,良心正常的史学界是有共识的,从清末新政开始,到民国初年,中国已经形成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但是经过北洋军阀,国府,再到共党的摧残,最终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如沙尘般四散。
评分有几篇重复的,还算不错。
评分他的其他书更好
评分吸引我读完的是对近代史有“名"人物进行的有趣的讲述和剖析
评分也读了不短的时间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