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奇•罗伯逊,牛津大学德语教授,圣约翰学院研究员。著述多围绕卡夫卡、海涅和托马斯•曼而展开。曾为《牛津世界经典》和《企鹅经典书系》翻译过一些18世纪和19世纪的德国文学作品。
《卡夫卡是谁》由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研究员里奇•罗伯逊撰写,以当代视角和易于理解的方式刻画出了一位独具魅力的作家。著名作家残雪作序推荐。
本书概述了卡夫卡波折四起的生活,细致分析了他的写作技巧以及他是如何反映现代主题的——比如文化中身体的地位,机构对人的压迫,尼采宣布“上帝死了”之后宗教的发展前景。本书以现代视角和易于理解的方式刻画出了一位独具魅力的作家,向我们展示了该如何阅读和理解卡夫卡那些令人迷惑的和引人入胜的作品。
这位作家(指卡夫卡)具有水晶般的、明丽的境界。因为他身兼天使与恶魔二职,熟悉艺术中的分身法,他才能将那种境界描绘得让人信服。
——作家 残雪
卡夫卡的事业 (代译序) 残 雪 二十多年以前,当我还是一个刚刚做了母亲的家庭妇女时,在一个阴沉的日子里,我偶然地读起了卡夫卡的小说。也许正是这一下意识的举动,从此改变了我对整个文学的看法,并在后来漫长的文学探索中使我获得了一种新的文学的信念。那么卡夫卡,对...
评分作者对卡夫卡的生平,个性,以及写书的整个风格,以及主要的观点,如关于社会结构以及宗教等,进行了陈述,让人理解了卡夫卡成为一个哲学家小说家的先驱的原因,我感受比较深刻的,是他的写作风格,并不是将很多事情作为概念分成体系的告诉你,而是拿出个体的一些思想去与大家...
评分卡夫卡的事业 (代译序) 残 雪 二十多年以前,当我还是一个刚刚做了母亲的家庭妇女时,在一个阴沉的日子里,我偶然地读起了卡夫卡的小说。也许正是这一下意识的举动,从此改变了我对整个文学的看法,并在后来漫长的文学探索中使我获得了一种新的文学的信念。那么卡夫卡,对...
评分卡夫卡的事业 (代译序) 残 雪 二十多年以前,当我还是一个刚刚做了母亲的家庭妇女时,在一个阴沉的日子里,我偶然地读起了卡夫卡的小说。也许正是这一下意识的举动,从此改变了我对整个文学的看法,并在后来漫长的文学探索中使我获得了一种新的文学的信念。那么卡夫卡,对...
评分作者对卡夫卡的生平,个性,以及写书的整个风格,以及主要的观点,如关于社会结构以及宗教等,进行了陈述,让人理解了卡夫卡成为一个哲学家小说家的先驱的原因,我感受比较深刻的,是他的写作风格,并不是将很多事情作为概念分成体系的告诉你,而是拿出个体的一些思想去与大家...
2020年已读11:此书应该改为卡夫卡作品导读,卡夫卡的作品似乎是包含了诸多隐喻,一会是性与精神分析,一会是社会政治与官僚结构,一会是圣经与犹太教,但我总觉看似荒诞,实际上明明是刻画现实(尤其在此地)的现实主义作品吧。
评分很好的卡夫卡导读。
评分一本中规中矩的解读卡夫卡思想的著作,注重将作品中的线索与其生活经历、笔记残片进行对照分析,但又没有陷入过阐发之中。相比精神分析的病理学解释,作者更倾向于对卡夫卡作一种偏向于存在主义、宗教性的解读,突出了尼采、克尔恺廓尔等人对卡夫卡的影响,并以卡夫卡本人的文字印证。虽然作者的主观色彩比较浓,导致有些地方作出一种封闭解读之后就再没什么可说了,不过对于希望一窥门径的读者而言,这种做法还是好过材料的单纯罗列。
评分通识读本篇幅都蛮短的,这本书也正如书名一般,写了卡夫卡的生平,创作,家庭伦理与社会对他创作的影响,以及犹太宗教和当时盛行的非理性哲学对其的影响,结尾说出了卡夫卡的创作观点以及文学理论,众所周知,卡夫卡作为表现主义的代表之一,他的作品并不好懂,在读了这本小书后,对于更好的理解卡夫卡的文学作品似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评分最后一章提到了卡夫卡写审判之前几个月曾拜访过马丁布伯向他请教赞美诗中不公的法官的问题,也曾和说捷克语的犹太人格奥尔格·兰格成为朋友,后者向他讲述过卡巴拉知识及哈西德派的事情。不过他也并非熟知犹太神学和传统。卡夫卡对克尔凯郭尔的阅读使他明白个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超越了伦理道德,这属于私人之事。他摘抄前者的话“没有人既能有真正的精神生活,又能同时保持身心绝对健康”。“卡夫卡颠覆了犹太教和基督教赋予救世主形象的诸多意义,转而告诉人们:救世主是多余无用的。”借用自叔本华的“不可毁灭之物”,他所想象的此世的精神复活。肖勒姆认为卡夫卡是否定神学的拥护者。83页被告的动机在定罪时至关重要成为奥地利法律中的一条公理,源于康德动机论的法哲学。关于卡夫卡作品中身体、社会机构、宗教的维度有意思,有待开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