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比较深入、完整地探讨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生在伊朗的伊斯兰革命的过程及其前因后果,着重分析了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霍梅尼主义的基本内容、特征本质等,思考了其与当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之间的关系,进而论述了伊朗的“输出革命”等对外政策的形成与实施,以及伊朗革命与伊斯兰共和国的建立对当今“后冷战”时代的世界所产生的影响。
老师用伊朗七十年代香车美女,现在女性出门只露两个眼睛举例说历史倒退。 可是看完对伊朗的社会分析及历史背景介绍之后我觉得将中-伊联系起来考虑的方面应当着重在社会结构和政治形态上。比如伊朗改革前后(巴列维王朝-霍梅尼政权)类似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比,我现在...
评分一、伊朗革命爆发的原因? 1.经济发展城市化导致城市贫民大增。 2.经济依赖石油收入,油价降低导致福利下降。 3.推行西方化导致传统势力反弹。 4.长期高压统治导致人民不满。 5.依靠美国导致民族情绪高涨,失去合法性。 6.美国态度摇摆导致双方误判。 7.国王进退失据。 二、...
评分老师用伊朗七十年代香车美女,现在女性出门只露两个眼睛举例说历史倒退。 可是看完对伊朗的社会分析及历史背景介绍之后我觉得将中-伊联系起来考虑的方面应当着重在社会结构和政治形态上。比如伊朗改革前后(巴列维王朝-霍梅尼政权)类似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比,我现在...
评分老师用伊朗七十年代香车美女,现在女性出门只露两个眼睛举例说历史倒退。 可是看完对伊朗的社会分析及历史背景介绍之后我觉得将中-伊联系起来考虑的方面应当着重在社会结构和政治形态上。比如伊朗改革前后(巴列维王朝-霍梅尼政权)类似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比,我现在...
评分08年看的这本书,看的原因是去了一次伊朗,回来后就寻找相关的书籍。这是陈先生的博士论文,从这本书的质量看,我国人文类博士的水平不容小觑。虽然,不清楚陈先生为了论文参考了多少书籍,但是感觉到这本书的论点以及内容都是带有陈先生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也能从中看到学术的...
1979,教宗访问波兰,伊朗伊斯兰革命,阿富汗圣战,撒切尔当选,中国改革开放,被压抑许久的宗教与市场这两股力量卷土重来。
评分记录了伊朗七十年代革命的前前后后。从社会动荡的历史原因说起,一直讲述到霍梅尼去世后的新世纪。 重点章节对革命的发生与之后的重建有详细的介绍与分析,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相关著作。霍梅尼在革命与重建过程中居功至伟,绝不是简单的摘桃子。其中一章对他的思想也是做了很好的介绍,是理解伊朗政权组织的一个关键。霍梅尼是想建立伊斯兰式的“共产国际”,通过不断输出革命,实现伊斯兰世界的大一统。 在霍氏死后,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教权与政权的冲突,哈梅内伊作为第二代也算是小型克里斯玛领袖,不知道第三代领袖会如何控制国家。 如果能有相关篇幅介绍外界对伊朗革命的反应就更好了。
评分想起看使女的故事,那不就是这个嘛;历史就是照妖镜,话说也就三十多年前的事,本来推翻封建想democracy,结果神权了,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周六半夜读完的,现在飞机趴在沈阳,赶紧补下标记
评分国内研究的杰作了。
评分20140211-20190529-20190603对霍梅尼主义和伊朗政治体制的内生缺陷表述得很清楚。以意识形态凝聚、构建起来的国家必然受限于国家实体的现实利益和输出理想之间的逻辑悖论。伊朗受限于此,苏联受限于此,美国也受限于此。三星半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