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作为中国问题

自杀作为中国问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飞,1973年生于河北肃宁,北京大学社会学学士,哲学硕士,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后,现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著有《麦芒上的圣言》、《自杀与美好生活》。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吴飞
出品人:
页数:125
译者:
出版时间:2007-11
价格:14.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27115
丛书系列:“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自杀 
  • 吴飞 
  • 心理学 
  • 中国研究 
  • 中国 
  • 哲学 
  • 社会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2002年,中国的高自杀率向全世界披露,从此自杀成为一个被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本书意在透视自杀问题,以反思中国文化中的生命观以及当代中国的文化处境。作者通过梳理西方自杀思想的传统,理解当代自杀学背后的文化假设;要理解中国的自杀问题,不能靠搬用那些自杀学理论,而要寻找中国文化中的相应观念。要解决自杀问题,也不能仅仅铆在自杀这一个现象上,而要通过它来反观更重要的思想文化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理解现代中国的处境和问题,并慢慢找到应对现代性的中国方式。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一个成熟的社会是男人自杀比女人多,一个落后的社会是女人自杀比男人多。 作为中国问题的自杀其实更主要的是关注妇女的自杀问题,尤其是农村妇女的自杀问题。在当今的中国,女性的地位其实要比从前限于三纲五常的束缚而“自觉”依附于男人的时代更低,——因为“新时代”的女性...  

评分

对于中国式自杀的现象分析、概括很到位和简洁。 但是角度还是偏“政治”了一些,政治性在这个问题里应该更少甚至可以去掉的。 “如何解决”的方面比较少,但这个不能强求。 内容稍少,其实正文只有前面一半,64页。(不过相对于一些浮肿文来说,简洁是可敬的)  

评分

(一) 一连四周的涂尔干《自杀论》的导读让我兴趣盎然。随后的一周开始介入中国的自杀问题,这本书名为《自杀作为中国问题》。随后的第二周我借到这本书,在某个周三的下午完整的读了一遍。 没有搜集资料数据也没有田野调查,只得接受作者所谓的“中国自杀的特殊模式”:“为...  

评分

整体可视为《浮生取义》的小序。 我的大伯母也是农村自杀中的一例,然而时隔多年,似乎这个人早就成了一个讳莫如深的符号,痛苦和愧疚成为一个巨大的阴影,使她藏匿其中。想及此我才意识到,自杀这个话题,决不是那么好谈的。 大伯母自杀的原因,我所知道的正如书中所言“或小...  

评分

一个成熟的社会是男人自杀比女人多,一个落后的社会是女人自杀比男人多。 作为中国问题的自杀其实更主要的是关注妇女的自杀问题,尤其是农村妇女的自杀问题。在当今的中国,女性的地位其实要比从前限于三纲五常的束缚而“自觉”依附于男人的时代更低,——因为“新时代”的女性...  

用户评价

评分

作者警惕地意识到不能用西方的框架来认识中国的自杀问题,但自己也未能完全摆脱这样的困境,一来他拿西方理论甚至理想化的宗教资源与中国经验性材料作对比,二来他的动机仍是干预而非理解。窃以为,自杀在中国之不可说不一定是危机,那是非常传统的私领域,是最赤裸的关系和人心。于是我再次觉得家庭是理解中国的最小单位,而个人是西方的。

评分

“乡土中国”版本的自杀问题,在地化的研究,指出西方的人性善恶之哲学本原讨论在中国语境下的缺失,咱们讨论的是“过日子”“做人”的问题。颇有见地,强烈喜欢。

评分

飞哥其实也是个文艺学术双料男

评分

“人心的政治”,人心太少,政治太多,而且两者之间的关系常常说得很莫名。另外吴飞的世界图景里面就只有“中国”和“西方”(甚至是“基督教文明”)这两个东西么?这不是研究方法问题,是思路和视野问题。

评分

二十分钟看完。梳理的部分还可以,越到后面感觉越没力气。总之,不过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