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于至善:傅佩荣谈大学中庸》是作者傅佩荣集多年研学中西哲学和古典文献的心得,通过授课讲解的形式,引述故事、案例、个人经验与心得,使枯燥的原典变得较为活泼有趣,帮助读者跨越时代的差异,去领会古代先贤的理想和价值观念,以其智慧和教诲来指导当代的人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夜里梦及诸多旧事,醒后思之痛极,行险以侥幸,妄行妄语,总是读书太少。
评分在前往高雄的飞机上开启了这一段阅读旅程。“天命之谓性(人性向善),率性之谓道(择善固执),修道之谓教(止于至善)”(P86)。“儒家的‘仁’在我看来,包括三个层面:人之性是人性向善;人之道是择善固执;人之成是止于至善。人之性、人之道,以及人的完成,整个是连贯的系统,把‘智、仁、勇’都包括在内了。”(P104)“‘修身以道,修道以仁’这句话往上可以溯及《中庸》第一章的‘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修身以道’要考虑的是‘五达道’,‘修道以仁’要考虑的是‘三达德’。”(P153)“‘中庸’即是‘用中’,‘用’为‘择善固执(兼智与勇而言)’,‘中’为‘善(仁之发用)’。”(P180)
评分在前往高雄的飞机上开启了这一段阅读旅程。“天命之谓性(人性向善),率性之谓道(择善固执),修道之谓教(止于至善)”(P86)。“儒家的‘仁’在我看来,包括三个层面:人之性是人性向善;人之道是择善固执;人之成是止于至善。人之性、人之道,以及人的完成,整个是连贯的系统,把‘智、仁、勇’都包括在内了。”(P104)“‘修身以道,修道以仁’这句话往上可以溯及《中庸》第一章的‘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修身以道’要考虑的是‘五达道’,‘修道以仁’要考虑的是‘三达德’。”(P153)“‘中庸’即是‘用中’,‘用’为‘择善固执(兼智与勇而言)’,‘中’为‘善(仁之发用)’。”(P180)
评分通俗易懂,很能接受。会继续关注傅老师的书。
评分说实话,没啥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