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德国 本雅明 哲学 文学理论 文艺理论 文学 外国文学 戏剧
发表于2024-11-04
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本书是本雅明的代表作,作者在本书上所耗费的心力,所寄托的希望,所装载的哲思,从谋篇至行文都有十足的体现。原本在文学史上不被人看重的巴洛克时代德意志悲苦剧,在他笔下却勾连起了西方自古典经中世纪而至他所处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文化史、美学史、宗教史。笔墨既驰骋古今,释义则不落窠臼。哲学式批评的角度在文学研究内部屡破藩篱,而在广义文化研究层面更让人耳目一新,及至今日,费解之名仍在,独创魅力不减。
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德国文学家、思想家,因其博学和敏锐而享誉世界,被视为20世纪前半期德国最重要的文学评论家,被誉为“欧洲最后一位知识分子”。他学术视野开阔,学术眼光独到,著作宏富,著有《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可技术复制 时代的艺术作品》、《评歌德的<亲和力>》、《摄影小史》、《柏林童年》、《德意志人》等名著,尚留下六册书信集。作为众所周知的思想家,其论著丰富的解释力吸引越来越多学者的目光,俨然成为重审现代性与欧洲文化史的关键节点。
各种看不懂
评分悲苦剧的题材来自历史生活宫廷文化而非市民或古典神话,它的核心人物是君主,但关注的并不是君权而是作为凡人的君主灵魂的受苦。古典悲剧的情节在悲苦剧中被展示悲伤情感的需要所取代,前者在外部世界的舞台上完成,后者的展演场地是观者的内部情感空间,以悲伤情绪为核心。与悲伤等同的忧郁让人沉入某外物来摆脱悲伤引起的世界虚空感,却将虚空感转移进了自身并疏远了世界,这种主观视角给予主体一种符号化的静观方式,由此引出寄喻。悲苦剧在展示内在方面与背离现实于无限精神中追求彼岸的浪漫主义相似,但其比后者更现代,因为后者的无限反思仍呈现为完整封闭的自我世界,而前者则在废墟意象中更破碎更无望。贝克特那两个流浪汉反复倒饬的鞋子就像是对巴洛克破碎的继承。不太理解从寄喻怎么解读出由知识达成善恶判断造成人的受难堕落,但想到了阿伦特
评分译笔流畅。这本书是本雅明学术上的巅峰。前一半精读,君主实现例外状态的无能力那几页精彩,可以和施密特对着读。另一出彩之处是论忧郁段落,足见其博学。后一半啰嗦,而且我一读文学理论就出戏,意兴阑珊了。
评分并未将德国十七世纪巴洛克悲苦剧整理为一个稳定的系统,而是指出其作为“圣人悲剧”,经历了后来的暴君剧、受难剧等,是从神祗的故事到凡人的故事的过程中的一环,或与弗莱关于西方文学演化五阶段理论的线性模式历史观有相通处,认为巴洛克高峰之作中戏剧形象开辟了最后一片天空,并带有灾难性的暴力。 本雅明不是在这个过度中整理出一个系统,继而去追溯它的根源,他做的工作是去直接使用碎片化材料,进而到达他的真理,也就是“我们将在后来的悲苦剧中,如果我们有足够的鉴赏能力,那么我们将在其中看到一种形式,以及这种神秘形式的开放性未来。”
评分经过今晚曹师傅的讲解,原先模模糊糊的地方明朗了许多。本雅明将目光投向17世纪的德意志,和王德威将视野投向晚清,实则是一个道理。
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德国文学家、思想家,因其博学和敏锐而享誉世界,被视为20世纪前半期德国最重要的文学评论家,被誉为“欧洲最后一位知识分子”。他学术视野开阔,学术眼光独到,著作宏富,著有《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可技术...
评分《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是本雅明短暂学术道路上奇崛超凡的高峰,也是让人扼腕的终点。他在该著作上所耗费的心力,所寄托的希望,所装载的哲思,从谋篇至行文都有十足的体现。原本在文学史上不被人看重的巴洛克时代德意志悲苦剧,在他笔下却勾连起了西方自古典经中世纪而至他...
评分我于1892年7月15日出生于柏林。父亲是商人。我在一所人文主义高级文理中学完成了学业,曾休学两年,休学期间在图林根州浩彬达的乡村实验寄宿学校生活。 我在1912年夏季学期进入大学学习哲学。第一个学期和第三个学期我就读于弗莱堡大学,第二个学期和第四个学期及随后几个学...
评分在《历史的天使》一书中,斯台凡·摩西将本雅明的思想历程划分为三个范式:(1)以《论普遍语言与人类语言》和《论译者的任务》的主要文本的“神学范式”;(2)以《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为核心的“美学范式”;(3)在《拱廊计划》和《论历史概念》中的“政治范式”[1] (p78...
评分- 正如一个发着烧的病人将他所有能听到的话语都改造成了谵妄状态下的种种臆想,时代精神(Zeitgeist)也会拾取先前的或者遥远的精神世界里的种种物证,将它们拉扯至身边,毫不怜惜地置入自己那不能自拔而出的幻想中。 - 而这也就是时代精神的标志:如果不能立刻非常明显地引起...
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