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曼•黑塞
Hermann Hesse 1877—1962
伟大的德语作家、诗人,诺贝尔奖、歌德奖得主。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
1877年出生于德国,7岁开始写诗,14岁考入修道院却因不堪忍受经院教育逃离学校独自谋生,期间游历多个城市,进行广泛阅读,形成了独特的美学世界。22岁发表小说处女作,此后笔耕不辍直至去世。战争期间移居并入籍瑞士,1962年于瑞士去世。一生勤奋,作品诸多,其代表作有《荒原狼》《悉达多》《在轮下》等。
李世隆
南京大学外文系德文专业毕业,中国翻译协会资深翻译家,译作有《荒原狼》《德意志皇帝列传》《社会之外》《争雄世界》等经典文学与历史著作。
名家名作名译——悦经典系列11
映照人性与狼性的对立
在艺术中寻求自我救赎
★德国浪漫派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名作
★著名翻译家、德国文学研究家李世隆卓越呈现
他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
(诺贝尔奖颁奖词)
===================
《荒原狼》是赫尔曼•黑塞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也是作者本人最满意的一部作品。故事讲述了一位中年欧洲知识分子被精神疾病折磨走向人生的两难,又摆脱了绝望的蜕变过程。
这部小说因其深刻的心理分析、广博的思想内容、奇特的情节结构、高超的艺术表达,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发了一次又一次的“黑塞热”。该作被公认为完美体现了黑塞的创作特色,不仅是黑塞创作历程中的里程碑,也是“一座永恒的精神灯塔”。
黑塞在谈到贝多芬时曾说:他的一些交响曲中,几乎已经到了绝望的境地,却还是透露着一丝微光,一丝希望,这是对生命的肯定,意义的显现。 《荒原狼》是我最敬畏的一本书,关于它我不能做任何评论。如果非得要说,就是上面的这句话。 完了,就是如此
评分对于我这个活得认真的人来说,追究生命存在的意义是个两难问题。只是活着不去过问意义,生活不免流于表面和空虚;而纠结于意义又限于痛苦,而且似乎是徒然浪费精力而无解,生命的意义是个不能深究的命题。一直被身边的朋友说,干吗想这么多,自找麻烦。可是,我就是这样的人,...
评分文/预警者(http://yellewallert.blog.sohu.com/) 今天,我的声音窒息, 我的笛子吹不出歌曲。 我的整个世界消失在 漆黑的夜的噩梦里。 --题记:引于泰戈尔《问》 引言--吞噬自己又将自己吐出 当我偶...
评分 评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书评,第二部分是读后感(也可以看成是病者的自我解析)。想看书的角色构造的可以按顺序读,只想读感性部分的可以直接看读后感。请便。) 看完《荒原狼》后依旧久久不能平复,我满脸通红,兴奋得无可附加,我猜想,这种感觉应该与获得高潮时一般美...
坦白讲很难懂,但是能看懂的那极小部分文字是真心写的好。20160622
评分不怎么好评论,应该是我读过黑塞作品中,最不好读的作品。虚构的出版者序言还挺有意思的,他虚构了一本包含出版者序言的小说,这点对我来说还满新颖的,和《玻璃球游戏》虚构一整本传记一样让我眼前一亮。这部小说应该是在描写他的,或者说是一类人的迷惘吧,这类人在他看来就是荒原狼。荒原狼其实是一种孤独的存在,他不同于一般那些安安稳稳过日子的中产阶级,他无法去过那样一种生活,但他也无法不生活在那种环境中,周围的人其实不讨厌他,甚至还有些喜欢他,可只有他知道自己不是和他们一类的人,觉得自己像是狼学不会做人,但又觉得自己也不完全是狼。给人的感觉像是描写了一种孤独的精神状态。不过最后经历魔剧院后,荒原狼似乎最终明白了他应该学会愉快地生活,因为本质上生活就是一场魔剧梦。
评分黑塞总喜欢探讨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的平衡,这是平衡感可能表现在一个人的不同阶段或是不同的人身上;既带有撕扯的痛苦,也成就了与众不同。 荒原狼,鸽毛乌表示感同身受。人生千端,神魔共存,特立独行
评分主人公再次从妓女那里学到了宝贵的知识;最后一幕“魔幻剧”不知花了黑塞多少毒品????
评分坦白讲很难懂,但是能看懂的那极小部分文字是真心写的好。2016062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