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弗兰克(Anne Frank)1929年6月12日生,1945年死于德国贝尔森集中营时,距离她的16岁生日尚差3个月。
奥托・弗兰克(Otto H.Frank)安妮・弗兰克的父亲,是弗兰克一家经历纳粹恐怖统治后的唯一幸存者。他的余生致力传扬女儿的日记,1980年去世。
一个十六岁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于纳粹集中营。
日记是安妮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在种族歧视和战争迫害的社会大环境中,藏匿且充满恐怖的密室生活,在她朴实流畅的笔下,深深地揪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因此,《安妮日记》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心灵世界的独白,更是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
大陆独家版权,国内第一个全译本。
看完安妮日记了。开始只是觉得这日记写的很是真实,呵呵,就像每一个被宠坏了的小女孩日记,最多只是因为发生在一段特别的日子里罢了。 一样的自私自大,一样的会对爱情憧憬或被异性吸引,一样的觉得自己那么特别,时不时的自怨自艾故作沧桑一下。但是,突然的,日记结束...
评分接触安妮日记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那时正在看一部电影the fault in our star,其中,有一段秘密小屋的场景,照片上的小女孩笑得很美,后来我才知道她的名字叫安妮。 其实,对于战争,我的认识仅停留在课本上的文字,和黑白的影像资料上。再近点,就是爷爷奶奶口中日...
评分刚开始看安妮日记的时候,我对日记这件事还是不屑一顾的——对于我来说,每天都要写东西简直就是太麻烦的一件事。可是看完了这本书,与其说我是被书中天真快乐的安妮和那样一个悲惨的时代背景之间巨大的反差和悲哀所震撼,所感动,不如说是我重新认识了日记在人的生命里所承载...
评分一直在读《安妮日记》。 《妙手仁心》里的Paul说过:读一本书一定要读完结尾,要不然心里会觉得有一件事没做完。Annie(多么巧,也叫安妮)说:只喜欢读开头,怕结尾不是自己喜欢的。 我读书是一定要读到结尾的,要不然真像Paul说的那样,觉得有一件事情没做完。 但是,这本书...
评分“保留自己感觉和感情的历史,我等于活了两次,过去将会返回,而未来也就潜藏其中。” ——德拉克鲁瓦(法) 日记体作品的最大启发便是如题记所说,给予读者真实的历史感,将一整段不属于你的时空完整地呈现在你面...
以少女的视角描写战争的阴影,但是我刚多的看到她的日记与我少年时日记的某些相似之处——少女的成长心路都是相似的啊
评分关于战争。关于青春的敏感与困惑,关于未来的梦想与乐观,关于人与人生的理性思考。关于日记所承载的延续人的精神与生命的责任。“我要活下去,在我死后也继续活着……”【虽然这可能是很多孩子童年时就读过的书,但如果仔细挖掘,应该能讲出比较深刻的内容吧……】
评分给自己日记起个名字
评分看完心里很难受...
评分像这位天真勇敢才华横溢的小姑娘,不知有多少成为了战争的陪葬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