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娜·薇依(Simone Weil,1909-1943)是20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活动家、神秘主义思想大师。薇依1909年2月3日生于法国巴黎一个文化教养很高的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1926年到1931年,薇依进入巴黎高师从事哲学学习、研究。1931年到1934年,薇依先后在外省的几所中学任哲学教师。为对世上的苦难有切实的体验,1935年她到阿尔斯通、雷诺等工厂像真正的工人那样从事重体力劳动。从1940年到1943年,这是薇依著述最多也最为重要的几年。薇依对以往的劳动、战斗、政治参与、社会活动的经历进行理论总结。在马赛、纽约,最后到伦敦,她写了一本又一本的笔记,内容涉及哲学、宗教、历史、政治……直至1943年8月24日因饥饿、重病死于伦敦郊区的修道院,年仅34岁。
《柏拉图对话中的神:薇依论古希腊文学》收录了薇依绎读古希腊文学经典的所有完整文稿。通过绎读《伊利亚特》、《普罗米修斯》、《会饮》等名篇,薇依以独特的睿哲引领我们重新接近古希腊诗文,以敏锐的眼光探寻基督精神与希腊精神的关联。《柏拉图对话中的神:薇依论古希腊文学》亦收入薇依的全部诗稿……去世之前,薇依始终牵挂这些小诗,希望有机会“按写作先后顺序”发表。
一个人如何在自身糅合“智性”与“女性”?我们见惯了那些法式女知识分子的优雅与声势,回头一看西蒙娜·薇依,她正在自作自受、自讨苦吃地踽踽独行,无党派、无教会、无团体,那路径因而如此古怪、坚硬、且充满梦幻色彩。她的梦幻色彩,往往被解读成一种“圣徒气质”,这其中...
评分一个人如何在自身糅合“智性”与“女性”?我们见惯了那些法式女知识分子的优雅与声势,回头一看西蒙娜·薇依,她正在自作自受、自讨苦吃地踽踽独行,无党派、无教会、无团体,那路径因而如此古怪、坚硬、且充满梦幻色彩。她的梦幻色彩,往往被解读成一种“圣徒气质”,这其中...
评分Seeing the similar landscape as Gnostics, somehow Weil came to love the world/Fati/necessity where goodness suffers (in the best case the combination of goodness and power is a mere coincidence, which is already in the worst case). As she said, combine sorr...
评分寒假看过的书里最喜欢的一本
评分就书本上得来的气象,以及女性得来的信息来看,基督教内部的矛盾但是是法国大革命之前的,它在反对现代化和基督化两个世界,前者躲在媒体背后,慢慢的会显现它的残忍,基督的源头化,和伊斯兰世界的现代伦理建造以及理性源头的突破还是没有见到很好的完成,现在激进的青年,还是不够成熟的,而且马克思之类的系统的现代世界的指导理论都没有,还是一个浅层的生命力的挣扎,但是不代表背后的力量没有,可怕的依旧是现代性工具的使用在西方对世界的辐射如此之大,而且基本上无国界的塑造着大家先觉意识形态,在现代角度来看,周礼对内部的人民是激进的,伊斯兰对外部的反抗是激进的,两者将承受欧亚的质量,现代化的世界本质上在尝试基督化世界的可能,尼采,这其实是你的时代,我两手空空,没有遇到我的土地
评分我爱薇依!!!
评分直入人心!很难想象这是一位仅三十多岁人的作品。
评分「以她纯粹的灵魂不可能理解恶的原则。觉察到这一点,诺斯替的蛇发出满足的嘶嘶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