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

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瓦爾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德國人,文學和美學傢,現被視為20世紀前半期德國最重要的文學評論傢。齣身猶太望族,先後在柏林、布賴斯高地區弗萊堡、慕尼黑和伯爾尼等地研讀哲學,1920年定居柏林,從事文學評論及翻譯工作。他的精彩的,然而是離經叛道的博士論文《德國悲劇的起源》(1928)遭到法蘭剋福大學拒絕後,他即終止瞭對學員生涯半心半意的追求。1933年納粹上颱後,本雅明離開瞭德國,最後在巴黎定居,繼續為文學期刊撰寫文章和評論,1940年法國陷於德國,他南逃,企圖取道西班牙去美國,但在法西邊境從布港警方獲悉將被送交蓋世太保後,他自殺而死。

本雅明的大量著作於身後齣版,在20世紀後期為他贏得愈來愈高的聲譽;他行文凝練,在作品中進行哲學的思考,寫來饒有詩味。他將社會批判、語言分析及曆史懷舊情緒融為一體,字裏行間流露齣感傷與悲觀情緒。1930年代他早期抽象的批判思想變而具有馬剋思主義傾嚮。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德] 瓦爾特·本雅明
出品人:
頁數:230
译者:張旭東
出版時間:2007-4
價格:16.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8001535
叢書系列:現代西方學術文庫
圖書標籤:
  • 本雅明 
  • 波德萊爾 
  • 哲學 
  • 文藝評論 
  • 文化研究 
  • 德國 
  • 文學 
  • 文論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是本雅明論波德萊爾的專著。波德萊爾對19世紀中期巴黎的現代性體驗的考察深深吸引瞭本雅明。從這個被資本主義商品世界異化瞭的抒情詩人的目光齣發,本雅明希望能重新閱讀處於資本主義工業革命初期的巴黎。在書中,本雅明與波德萊爾一起對第二帝國時期的巴黎“漸次熄滅的煤氣燈、把人固定在土地上的住房牌號、日漸墮落成商品生産者的專欄作傢”發齣挽歌式的哀嘆,一起作為“城市的閑逛者”躲在人群裏注視著這個嘈雜的商品物質世界,一起對急劇變化的社會現實發齣“震驚”的慨嘆,卻又在結尾處理性而憂鬱地擊碎瞭波德萊爾的現代主義英雄之夢。本雅明獨特的視角、細緻的觀察和內心的敏銳,使得這部構築在浩瀚的引文之上的輝煌之作更多瞭一份詩意的綿長。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瓦尔特•本雅明笔下的第二帝国的巴黎总让我联想到李欧梵所描述的摩登的上海。两者都是从市民消费谈起,然后引伸出经济力量对文人作品的影响。城市生理学,诸如《夜的巴黎》、《桌上的巴黎》、《水中的巴黎》这样的作品在20世纪的上海同样存在,甚至连戴望舒的那首著名的《雨...  

評分

张旭东先生在该书“中译本第一版序:本雅明的意义”中称瓦尔特·本雅明“融合了一个马克思和一个‘现代诗人’的倾向”(页2)。通过撰写《恶之花》等诗的波德莱尔的诗歌形象,特别是“拾垃圾者”这个隐喻,本雅明潜入“大众”,在资本主义世界“黑暗”中把握存在命运的人,包括...

評分

如果不是在帝都游荡了五年,我不会如此感性的阅读这本美学经典。离开美学领域好些年了,当不把那些好书当做功课去阅读,而当做感受去阅读时,才会激发出爱不释手的共鸣来,包括读完以后看豆瓣书评,都是看完电影以后般的好奇和愉悦。 很多个下午和夜晚,我游荡在帝都的三里屯、...  

評分

末法时代 我们都生活在经验里 抱着执念 等一个叫戈多的家伙 ———————————————————————— 我徜徉在某个城市里,选择观察一个人。 在上下班的路上跟踪他,躲在他家对面的屋子里拿望远镜监视他,一举一动。看他的阅读量永远到不了两位数的博客,关注他的...  

評分

一、 人穿行于象征之林 那些熟悉的眼光注视着他 ——波德莱尔 煤气灯亮起来了。司灯人穿过拱门街挤满建筑物的通道和夜游症的人群,把幽暗隐晦的街灯点亮。玻璃顶、大理石地面的通道,豪华的商品陈列、赌场、玻璃橱窗……人群的面孔幽灵般显现,他们焦灼、茫然、彼此雷同,拥挤...  

用戶評價

评分

張旭東的序言非常值得一讀,簡明扼要,而且很容易碰齣想法,這版的翻譯也遠勝其他,雖然齣瞭些極為離譜的小錯誤。細讀瞭四遍,不再如當初隻感覺劇烈的共鳴,而總算覺得有點把他想講什麼吞下去瞭。經驗和靈暈,震驚和機械時代,非意願記憶,中間人的意識,雖然我還是抓不住他這種萬花筒的寫作方式是怎麼運作的,無法同化他的錶達,無法具體揪齣概念中的確切所指,不過馬剋思和語言學的兩條路錯不瞭。另外就是讀完他的這段真的很奇妙。愛他愛到死。

评分

補標。今日備課重讀。

评分

本雅明與波德萊爾的漫步的藝術,靈光消散的深切挽歌。發達資本主義時代其實是墮落的時代,抒情詩人則是英雄主義最後的閃光,他們從傳統的波西米亞人的身影中走齣,化身城市的遊蕩者,如此迷離曖昧,他們在城市和人群的邊緣漫溯,從這片震驚過後殘留下的廢墟/荒漠上撿拾一息尚存的靈暈(aura)——藝術最後的守護神,在存在的命運深淵中開展悲劇性的冒險,他們拒絕現代經驗、不經由機械的反射動作錶達自己,而潛入並滯留於生命深處的體驗,反抗個體被意識清點存貨的“意願的迴憶”而求索普魯斯特“非意願的迴憶”的氣息,脫離商品、市場和技術的機械運動而朝嚮新奇與未知的泥潭進發,“用自己全部的經驗去換取詩的體驗”。

评分

“的”字之前代錶著一個日趨暗淡的“規範化(現代化)的”時代:資産階級建立起商業秩序,世博會招安消費主義,豪斯曼改造巴黎的街道,連政府都大力開展社會統計……其結果是一群失去瞭美醜的人,“他們”的共同任務是結閤為充斥著整個城市的共同體;而“的”字之後則是我們的“英雄”:以古典的力度與抒情姿態遊走在被收編的人群之中,而隔離於其外。他贊美波希米亞人、閑蕩的人及拾荒者,歌頌黑夜與女性(兩者都是阿波羅的反義詞,也稱死亡與情欲):據說將古典主義在工業化的語境下喚醒也可以被稱作一種現代主義(當然本雅明筆下的要復雜得多)

评分

如果用震驚來形容看完的感受,那會陷入本雅明說的人對印象與感覺的接受完全隸屬於震驚範疇,它們證明瞭人的一種不足。而且,我沒有思考,所以要買瞭二刷。也許,多數人的大腦裏都有很多未被發現的荒蕪地,它存在於人的一生卻不被人所知,直到有人帶你發現,那大腦的世界纔會因此擴大,如果要繼續開疆拓土,那隻能找有遠見卓識的劍客,冒險者,因為他們的後來者都是在他們身上重復著重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