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是卢梭经典名著《爱弥儿》的上卷,是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教育是关于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话题,从《论语》到《理想国》,从《近思录》到《爱弥尔》,无数的思想家们在其著作中给出了有关教育的典范理念。 在阅读《爱弥尔》以及《论语》的过程中,我有机会去思考教育的多重面向,思考如何更恰当地实现教育这份事业。 一、《爱弥儿》——...
评分永远无法满足的欲望 卢梭生于1712年十八世纪的瑞士钟表匠的家。在呱呱坠地之际即失去母亲,不久又遭父亲遗弃,辗转流浪12年,为主流社会和文明所排斥。他辗转到了十八世纪的法国。这是一个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封建等级制度森严。在思想上,统治者利用天主教会和僧侣阶级,...
评分看第四卷的时候我越来越确信,《爱弥儿》的教育目标并不只是一个能在社会中保持(在《不平等》中自然状态的意义上的)自然之善的“普通人”,更不是为《社会契约论》塑造模范公民。一旦社会形成,历史就已不可逆转,因此前理性(pre-rational)、因而也前道德(pre-moral)状态...
评分五、此时此刻读爱弥儿(下)(第五卷)苏菲或女人 直到这个时候,苏菲出现了。苏菲原来是卢梭想象中为爱弥尔塑造的一个爱人,第四卷483页的时候,卢梭笑着对爱弥儿说:我们给你未来的情人取名叫'苏菲’,‘苏菲'是一个吉祥的名字;如果你所选择的对象本来不叫'苏菲',她...
评分用布鲁姆的话来说,《爱弥儿》就是卢梭的《理想国》,不过现代人太忙,大概会嫌弃此书唠叨过头,因此《爱弥儿》在我们眼中不过是开启了“教育小说”的先河。但卢梭立足教育却远超教育。《爱弥儿》中让-雅克对爱弥儿的种种,无法不让人想起伊甸园中的上帝对待亚当,舍弃了《圣...
很有帮助;有时间再读;
评分将如何教育孩子,也透露出很多卢梭政治哲学的观点,因为要涉及到人与社会的关系。部分观点看起来很落后,但爱弥儿的成长经历无疑是典型而又浪漫的。印象较深的是理性是教育的目的而不是手段。
评分认同一大部分,思辨一小部分,反对一小部分!值得一读,尤其家里有小宝宝的
评分20171119 教育的经典之作。
评分一刷。只说大概的印象: 1.卢梭的思想来源:包括希腊古典思想,斯多葛学派关于自由和命运必然性,节制欲望的思想,还包括斯巴达,罗马的古朴风俗和自然精神以及其同时代哲学家的思想。 2.卢梭强调遵循自然,自由的教育,反对刻意的理性教育。注重道德,义务,同时强调合适的情感和对欲望的节制。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康德既然如此喜爱卢梭,却与卢梭对待情感的态度完全不同,他把情感驱逐出了道德形而上学的范畴而放入了实用人类学之中,只取了卢梭“义务”这一概念。 3.卢梭“爱弥儿”的写作手法。 4.卢梭关于爱弥儿的教育是不是对《理想国》关于城邦护卫者的教育的丰富和延伸。如果这样理解似乎有一个困难之处,也即是卢梭在书中所说的“人的教育”和“公民教育”之间的冲突。不同于古典思想中政治性是人的成全的意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