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璇琮,1933年生,浙江宁波人。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华书局总编辑、编审、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秘书长、清华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央文史馆馆员。2008年3月起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唐代诗人丛考》、《李德裕年谱》、《唐代科举与文学》、《唐诗论学丛稿》、《唐人选唐诗新编》,合著有《河岳英灵集研究》,主编《唐才子传校笺》等。
本书把唐代的科举与唐代的文学结合在一起,作为研究的课题,是想尝试运用一种方法。这种言法,就是试图通过史学与文学的相互渗透或沟通,掇拾古人在历史记载、文学描写中的有关社会史料,做综合的考察,来研究唐代士子的生活道路、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并努力重视当时部分的时代风貌和社会习俗,以作为文化整体研究的素材和前姿。
手上的这本《唐代科举与文学》是大二还在学唐宋文学史的时候,老师上传到班级群里的图片文件,前段时间整理资料翻出来,跑去打印店还被老板埋怨说太不清晰。就是这样一本印刷得斑斑驳驳的书,我花了一周时间看完,今天关上书的最后一页,抬头窗外是重庆酷暑的夏日骄阳,中午的...
评分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首次提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此可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而言其最具特色和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学样式,则非唐诗莫属,它言近旨远,格调或雄健深沉,或清丽高妙,或...
评分读罢这本《唐代科举与文学》,才知什么是真正的文学大家。傅璇琮先生对唐代史料的熟稔与其细致详尽的论证分析,无一不令我折服。也正因此,此书读来颇费些时间,因我阅读量实在太浅,遇到不甚明了之处,便要花一定时间进行查阅,好在终于是读完了的...... 傅先生的这本书围绕唐...
评分#书201607#《唐代科举与文学》傅璇琮 读历史书其实是苦差事,容易“瞻前顾后”,容易“顺藤摸瓜”,陷入“读读不休”的境地。对本朝的史事清楚了,渴望得知其“来龙”,于是读前朝史;对书中所述某类制度感兴趣了,要弄个明白,于是读学术专论;所览书中,作者大肆称赞某学...
评分考试,自隋开始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延续至今。人才得到权和利,即成为社会的楷模和领导,对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唐代科举是考诗赋和策文,也就是考才情和见识,所以唐太宗才会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现在的高考改成考记忆和理解了,脱离常轨乱发挥是要...
史学与文学结合研究的代表著作,以科举制度为唐代文学研究的切入点,精细的梳理有唐一代取士各科的方方面面,以及受科举考试影响的举子情状、文学风气、社会风气~唐代文人对进士及第的渴望与追捧遍及诗文、传奇、笔记小说~及第诗的欢欣、落第诗的悲苦无一不力透纸背~还有一些以科举为背景的饯送诗~
评分读过的第一本唐代文学研究专著。徐敏霞先生旧读旧藏。
评分科举中的文学,文学反映的科举。结构赞一个。叙述朴实无华,材料充实。
评分也不是学这个专业的,大概翻一翻,好奇唐代的科举制度。略见唐人也如今人一样不易。
评分好吧,问某老师一个问题,就得去看一整本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