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399)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322年)的老师。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热爱祖国,热爱哲学。他的最高理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
《读懂柏拉图的第1本书: 》中的主要人物是苏格拉底,但真正表达意见的却是柏拉图,柏拉图站在苏格拉底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当时希腊统治者和贵族的观点和想法提出抨击。在《读懂柏拉图的第1本书: 》中柏拉图执意建造了一个他理想中的国度,这乃是这位哲学家心目中理想的治国计划,他希望能给当时雅典的统治者一引动建议,让希腊重新恢复到有序的理想当中去。
一、为什么论及政体? 布鲁姆认为,整部理想国皆在提出并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作为诸种“德性”中的一种,“正义”(Justice)的价值在于其自身,还是在于其辅助性的功益。 在这一问题的基础上,书中又进一步涉及到了正义者与不正义者的生活哪一个更幸福的问题。这些可以看做是理...
评分一、简析“洞穴比喻”的含义 如果说《理想国》是一部关于哲学的戏剧,那么以“洞穴比喻”为核心的三大比喻可谓是这部戏剧的高潮和精华所在。 洞穴比喻主要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洞穴式的地下室,它通过一条长而斜的通道与外界相连,有一些人从小就住在这里,他们头颈和...
评分【按语:本文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月18日刊出。感谢曹帅先生约请笔者撰写这篇小文。 不同于波普尔对《理想国》的极权主义指控以及施特劳斯学派较现代的解读,本文认为: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哲人王”观念的本意是让权力听命于于智慧和理性。这与其说是一种笨拙的政...
评分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郭斌和先生 Every Word,a scholar;Every step,a Gentleman. 本文作者章学清于1948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文学院外文系,1952年(40级)毕业,为郭斌和先生之高足,南京工业大学教授。 业师郭斌和先生字洽周,于1900年6月20日(庚子五月二十四...
评分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郭斌和先生 Every Word,a scholar;Every step,a Gentleman. 本文作者章学清于1948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文学院外文系,1952年(40级)毕业,为郭斌和先生之高足,南京工业大学教授。 业师郭斌和先生字洽周,于1900年6月20日(庚子五月二十四...
不合
评分读完后,不知道为啥,就觉得很感动
评分这个译本里面tmd居然有地球这个概念我被吓死了
评分读完后,不知道为啥,就觉得很感动
评分这翻译真的略烂,好些地方都不通……一时没留意随便买的,得去收个好点的版本……然后还是得批判性地读了,有些地方觉得闪闪发光,有些地方觉得真是诡辩完全不能苟同。不过还是很厉害的,里面的很多内容都是今天很多思想的源头,也令我相信了,正义和真理是不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