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裏斯·曼德爾鮑姆{Maurice H. Mandelbaum,1908-1987),先後畢業於達特茅斯學院、耶魯大學,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曾先後執教於達特茅斯學院、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任比較文學教授、哲學教授。1968-1974年,任美國哲學學會主席。1973年.入選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
《曆史知識問題》是曼德爾鮑姆的威名作,也是美國哲學傢在曆史哲學領域的第一部重要作品。奠他著作有《道德經驗的現象學》(1955)、《哲學、科學與感性知覺》(1969)、《曆史、人和理性》《1971)、<哲學、曆史和科學》(1984),《社會理論中的目標和必然性》(1987)等書。
曆史相對主義認為,沒有任何曆史著作可以直接把握過去曆史的性質,其中所包含的“真理”均與這部著作之所以産生的製約性過程相關聯。這種觀點受到剋羅齊、狄爾泰、曼海姆等人支持,在1930年代的美國史學界也比較流行,而持反對意見的一方則有西美爾、李凱爾特.捨勒、特勒爾奇等人。曼德爾鮑姆在《曆史知識問題》中仔細批駁曆史相對主義的懷疑論,總結性地論證瞭曆史知識的客觀性。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讀瞭一二章也mark一下吧……
评分翻譯有問題,讀起來非常奇怪。思想方麵,一方麵認為對曆史的因果判斷必須求助人的心理和理解(西美爾),一方麵又指齣關聯性的先驗性即“並非人的心靈操作給事實的一種附加物”。但其實相對主義所指的“客觀的曆史”推演到終極並不僅僅是針對具體曆史學傢的著作或者“真的曆史命題”是否可能,而是一個完整的真實的曆史書寫是否可能。
评分任何想在曆史之外尋找客觀性的企圖,都將以相對主義告終
评分此書脫胎於曼氏博士論文(Historical Relativism in Recent Philosophy of History, Yale University, 1936),行文有現代學術論文的風格。此書的宗旨是對貝剋爾和比爾德曆史觀的駁論,但曼氏並沒有對兩者的論點多做探究,而是深入到歐洲大陸的曆史主義傳統之中,來分析這種觀點的哲學基礎。與後來波普爾的批駁稍有不同,曼氏將曆史主義等同於相對主義,是對曆史知識客觀性的否定。總體而言,曼氏藉助於經驗科學的理論和成就,他將客觀性(objectivity)定位為客體(object)的屬性或性質,而這與主體就毫無關聯。曼氏進一步認為要把曆史知識的內容和曆史判斷的行為區隔開來,而相對主義者把兩者混為一談,將曆史知識的客觀性問題墜入哲學的黑洞之中。
评分對曆史主義與曆史相對主義的探討,曾經學位論文的參考文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