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代(1840~1928)英国诗人、小说家。他是横跨两个世纪的作家,早期和中期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继承和发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传统;晚年以其出色的诗歌开拓了英国20世纪的文学。
哈代1840年6月2日生于英国西南部的一个小村庄,毗邻多塞特郡大荒原,这里的自然环境日后成了哈代作品的主要背景。他的父亲是石匠,但爱好音乐。父母都重视对哈代的文化教育。1856年哈代离开学校,给一名建筑师当学徒。1862年前往伦敦,任建筑绘图员,并在伦敦大学进修语言,开始文学创作。
哈代的文学生涯开始于诗歌,后因无缘发表,改事小说创作。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计出无奈》问世于1871年。成名作是他的第四部小说《远离尘嚣》(1874)。从此,他放弃建筑职业,致力于小说创作。
哈代一生共发表了近20部长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当推《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还乡》和《卡斯特桥市长》。诗8集,共918首,此外,还有许多以“威塞克斯故事”为总名的中短篇小说,以及长篇史诗剧《列王》。
哈代的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城镇后所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以及人民(尤其是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法律和宗教的虚伪性。他的作品承上启下,既继承了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也为20世纪的英国文学开拓了道路。
托马斯·哈代(1840—1928),英国小说大师,著名诗人。 《无名的裘德》(作者哈代、译者刘荣跃)是英国作家哈代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哈代自称要写出“灵与肉的生死搏斗”。《无名的裘德》以悲怆的笔调叙述了乡村青年裘德一生的悲剧。裘德好学深思、刻苦自修,却始终被拒之于大学门外。女主人公淑聪颖美貌,更重要的是具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蔑视世俗和僵化的宗教,但她跟裘德的爱情却为教会所不容,世俗所不齿。裘德壮志不酬、谋职无路、告贷无门,绝望中,他的长子同弱妹幼弟一同吊死。淑遭此惨变,终向命运和教会屈服,离开了深爱的裘德,自由的思想、独立的人格均遭毁弃。裘德则终日纵酒,郁郁成疾,年未满三十即含恨而终。
读苔丝,我会常游离于故事之外,惊叹于哈代精巧的小说布局。读裘德,布局不如苔丝,却让我深陷故事当中难以自拔。 如果说苔丝是一本关于纯洁女人的失落的书,那么裘德算得上一本关于理想男人的失败的书。苔丝的失落在于太单纯,读之令人咬牙切齿,相较于命运,更恨这种不负责...
评分因为现实是如此残酷,基督寺竟成了永远的美梦。每当裘德远远眺望着它夜晚时的华灯初上,那些灯光下的人却永远也不会知道,他们有多么幸福。 哈代在序中曾明白的写道,这本小说“只企图把那种会紧随人类最强烈的恋爱之后而来的悔恨和愁烦、讪笑和灾难,直率坦白地加以...
评分“那个孩子睁大了眼睛看了又看那个隐约模糊的城市,有那么一块地方,上面有星星点点的亮光,像红黄宝石一样,闪烁明灭。时光一分钟一分钟过去了,空气的透明度也跟着增加了,到后来,那些星星一般的红黄宝石,分明能看出来,是一些风信旗、窗户、湿润的石板房顶和其它发亮...
评分看了大概三分之二,却是有些不忍看下去了,不愿意看着本可以在一起的人,在作者的安排下一步步走向深渊。 作者虽然残酷,但心里也明白,现实或许会更残酷。 当十年之后,裘德来到心仪已久的基督堂,看到当年的费乐先生依然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却早已放弃了当年的雄心壮志时,对...
评分读苔丝,我会常游离于故事之外,惊叹于哈代精巧的小说布局。读裘德,布局不如苔丝,却让我深陷故事当中难以自拔。 如果说苔丝是一本关于纯洁女人的失落的书,那么裘德算得上一本关于理想男人的失败的书。苔丝的失落在于太单纯,读之令人咬牙切齿,相较于命运,更恨这种不负责...
哈代这本书仿佛给了很多其它同类作品一个答案,即如果理想向现实低头会如何,像是一场悲惨闹剧的循环,前面恍惚是在看黑塞和纪德的结合体,然而要比黑塞世俗、比纪德残酷,书中每个人物都是痛苦且不幸的。哈代把悲剧的矛头直接指向基督教伦理精神,世俗的偏见是造就书中人物悲剧的原因之一,当然更多的痛苦还是来源于自身和社会的矛盾,无论裘德和阿拉贝娜,还是菲洛特和淑,都只是终而复始的命运缩影。
评分——但我们的的确确是夫妻吧,假如世上真有夫妻的话?毫无疑问去,咱们的婚姻是‘自然’的! ——但不是上帝的。上帝在梅尔彻斯特的那个教堂里,为我安排了另一个永恒的婚姻。 淑倚着窗台,裘德立在窗外。那双层的窗玻璃隔绝了他们的爱。虽然他们自以为打破了那界限,使得身体上,精神上的距离已不复存在。但“正确的杀死错误的。” “人们如果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就会被他们每一个人看作是邪恶的,这真让我受不了!实际上就是这些看法,会把那些心地最好的人也弄得不顾一切,而真正成了不道德的人!” 两次醉酒。两次经过殉教烈士街。两次隔窗相望。爬上老谷仓,期冀着基督寺的幻影能冲破那层薄雾出现;冒着雨拖着残躯前往马里格林去见她最后一面。 或许,在前几年确实是读不懂哈代的。
评分哈代作品的悲剧性震撼人心。这是一种真正的人性的悲剧。人希望精神的上升,但并非所有人都有这个机会,有机会的人未必真正有学识和创见,他们劝裘德安分守己、乐天知命,难道这应该是未来人的哲学吗?
评分痛苦,痛苦啊。
评分哈代这本书仿佛给了很多其它同类作品一个答案,即如果理想向现实低头会如何,像是一场悲惨闹剧的循环,前面恍惚是在看黑塞和纪德的结合体,然而要比黑塞世俗、比纪德残酷,书中每个人物都是痛苦且不幸的。哈代把悲剧的矛头直接指向基督教伦理精神,世俗的偏见是造就书中人物悲剧的原因之一,当然更多的痛苦还是来源于自身和社会的矛盾,无论裘德和阿拉贝娜,还是菲洛特和淑,都只是终而复始的命运缩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