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精神

布拉格精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作者:[捷克] 克里玛
出品人:
页数:234
译者:崔卫平
出版时间:1998-7
价格:12.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6313285
丛书系列:曼陀罗译丛
图书标签:
  • 捷克
  • 克里玛
  • 布拉格精神
  • 随笔
  • 崔卫平
  • 外国文学
  • 文学
  • 人文
  • 布拉格
  • 精神
  • 文学
  • 城市
  • 艺术
  • 历史
  • 哲学
  • 浪漫
  • 孤独
  • 诗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伊凡·克里玛(Ivan Klíma),1931年出生于布拉格。克里玛的父母并没有宗教信仰,却因其祖辈的犹太血统,全家人于1941年被送入泰里茨集中营。克里玛在集中营度过三年多时光,也初次尝试写作。1945年苏军解放集中营,克里玛及其家人均幸存。1956年,克里玛毕业于布拉格大学文学语言系,进入文学杂志社担任编辑,同时创作小说和剧本。1968年苏军进入捷克,克里玛应邀至密西根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后,他决定返回到捷克,随即失去了工作。他的作品在捷克被禁止出版长达二十年,只能以“萨米兹达特”的形式流传。他为谋生而从事救护员、清洁员等工作,同时更积极写作。他的作品在其他国家受到欢迎,被翻译成近三十种语言。

1989年的“天鹅绒革命”使他的作品在其国内再次获得出版机会。克里玛与赫拉巴尔、米兰·昆德拉齐名,且因其“始终在场”,被捷克读者视为20世纪90年代捷克文学的代表。

克里玛著有二十多部小说、戏剧、评论集。主要作品有《我快乐的早晨》《我的初恋》《爱情与垃圾》《被审判的法官》《我的前途光明的职业》《等待黑暗,等待光明》,以及《布拉格精神》等。

译者简介

崔卫平,江苏盐城人,人文学者、评论和随笔写作者。写作领域有:电影批评和文学批评、社会批评与政治批评,并从事当代东欧思想的译介。出版的著作有:《带伤的黎明》(1998)、《不死的海子——海子评论集》(1999)、《我见过美丽的景象》《看不见的声音》(2000)、《积极生活》(2003)、《正义之前》(2005)、《我们时代的叙事》(2008)、《思想与乡愁》(2010)、《迷人的谎言》(2012)等。

目录信息

目录
《曼陀罗译丛》总序
I
一个如此不同寻常的童年
我如何开始
文学和记忆
布拉格精神
重返布拉格

语言的贫困
盐――比金子更重要
希望
我们时代的英雄
幸福的处方
关于垃圾的简短沉思
论和记者的谈话
论诚实

有权者和无权者
文化及其他
一种选择

论世俗信仰的文学
我们的传统和发展的限制
V
刀剑在逼近――卡夫卡灵感的源泉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布拉格于我而言是个虽未谋面,却神游已久的城市。一切源自我最喜爱的作家卡夫卡。虽然他对故乡的感情是冷淡而羞涩的,甚至于憎恶,曾将它比喻为难以逃离其魔爪的老巫婆,然而这听起来更像一个青春期孩子对母亲的抱怨。可惜的是,如果以能否将希望转化为行动作为孩子和...  

评分

1.“强烈的和极端的经验,通常比生活中多种多样其他的东西更有力的塑造我们。但是极端是经验可能使我们的判断力倾斜。 我所达到的和试图表达的是:在这个世纪,我们作为个人和作为团体成员所经历的非同寻常的经验可能使我们迷失的更远。想要从我们受苦的经历中得出结论,会被导...  

评分

没有去过布拉格,常常听人说布拉格是最浪漫的城市,让人去了想再去。当然许许多多关于布拉格的赞美,关于布拉格这座城市的书,都是来此游历的外国人写的:捷克、德国、犹太三种文化相混合,创造出一种激发人们创造的空气,神秘和令人兴奋的城市,童话故事般的魅力。还有世纪...

评分

难以描述读后感,应该再读一遍。可能那段历史和中国有些相似,也可能有段时间视这个国家为统一战线,作者的一段话才显得震撼:"…通常并不是善与恶的力量在互相战斗,而仅仅是两种不同的恶的力量,它们在比赛谁能控制世界。"  

评分

一个孩子害怕黑暗情有可原,世界上真正的悲剧是一个大人害怕光明。 ——柏拉图 恐惧总是权力最可靠的同盟者之一。克里玛在《布拉格精神》一书中对权力者制造出来的恐惧感有非常精彩的分析。他说没有一种权力不是依赖某种形式的恐惧,人们不仅恐...  

用户评价

评分

昨晚睡得不好,今日醒得早,在被窝里把书看完了。这本文集篇幅都不长,适合在零碎时间里阅读。第一、第五章兴味盎然,第二章更有趣些,昨晚读“论诚实”一篇,把我逗得前仰后合。克里玛是一位在动荡环境中仍保有观察力的作家,不仅常有洞见,还能抽丝剥茧地把话说明白。

评分

自省,诚实,刀剑正在逼近!

评分

原本被炒到八十了,穷逼文青买的是影印本,除了序言被印了两遍以外还挺好的。哈哈哈。还是最喜欢被收入《地下》的那几篇……

评分

编排顺序有意思,第一辑自叙幼年集中营中之往事和对布拉格作初步探察(与菲利普·罗斯的对谈非常精彩);第二辑从苏控期文章的深切忧虑到“天鹅绒革命”后的反思;第三和第四辑进一步的思考,有涉权力和文化,统治与写作;第四辑则把目光聚焦到一个人——卡夫卡的身上。以卡夫卡个人的写作与生活总结了上述文章中所有的思考,即历史和革命与个人和写作的关系,写作何以在高压下存在和进行?“卡夫卡描绘和捍卫了人类空间最个人和内部的东西,而当另外一些人认为建立在地上的人间天堂是理所当然的时候,卡夫卡表达了这样的担忧:人可能会失去他最个人的最后的凭借,失去和平和他自己一张安静的床。”

评分

昨晚睡得不好,今日醒得早,在被窝里把书看完了。这本文集篇幅都不长,适合在零碎时间里阅读。第一、第五章兴味盎然,第二章更有趣些,昨晚读“论诚实”一篇,把我逗得前仰后合。克里玛是一位在动荡环境中仍保有观察力的作家,不仅常有洞见,还能抽丝剥茧地把话说明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