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智,普林斯顿大学学士,华盛顿大学博士。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历史系教授,1991年晋升“超级教授”,2004年荣休。中国研究中心创办主任(1986-1995年)。《近代中国》季刊(Modern China)创办编辑(1975年至今)。中国人民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主要学术兴趣为明清以来社会史、经济史和法律史。主要著作有:《法律、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中国研究的规范认识危机》、《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等。
本书根据多种档案材料和实地考察,并结合社会学诸多方面,探讨了华北小农经济长期未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形式的原因,并系统总结了西方和日本学者在此问题上的各种观点,内容丰富充实。
主要学习黄的方法论,从个案33个村庄的调查,提升为7个类型化的存在,以概况相对普遍的结论,确实值得学习,同时,看过黄对《惯调》的分析,也可以理解为何杜赞奇选取了2省2县6村的原因,资料的详实,以及黄的分析,同时,也相对概括了当时华北村落的一般类型(按照黄的...
评分关于中国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的根子,杨小凯认为中心在于土地。在他看来,中国市场经济,产品市场化已经实现,要素市场化比较差强人意,从原材料、劳动力、资源包括土地、资本呈现出依次递减态势。土地私有化,是他生前一直关注的中心。但是,从学界讨论来说,杨的观点赞...
评分文/刘淑娟 来源:新京报 2014年,海外汉学家、著名学者黄宗智的《明清以来的乡村社会经济变迁:历史、理论与现实》由法律出版社出版。这套三卷本著作中的《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曾获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最佳著作奖;《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曾获美国亚洲研究...
评分 评分文/刘淑娟 来源:新京报 2014年,海外汉学家、著名学者黄宗智的《明清以来的乡村社会经济变迁:历史、理论与现实》由法律出版社出版。这套三卷本著作中的《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曾获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最佳著作奖;《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曾获美国亚洲研究...
从大学到现在,这本书读了不下十遍。现在印象最深刻是作者的学术文法:语言删繁就简,但结构编排精巧强化论证
评分真是细致入微的研究,其实可以归为修正后的马克思主义,更集中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的分析。附录的方法论我却有点不以为然,中观理论还是有意义的,过于碎片化的微观研究可能会导致过多的臆测。
评分继续试……短评它到底会不会出现啊
评分“这就是一个经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社会和一个只有社会分化、几乎没有经济成长的社会间的分别。人口压力和社会分层结合起来,在一个停滞的小农经济上导致了一个特别恶性的顽固体系。贫农被困于同时依赖家庭式农作和佣工来求生,无法摆脱其一,又不得不忍受两者所赋予的低于维持生活所需的收入。他们的廉价劳动,又转过来支撑着一个寄生性的地主制,和一个停滞的经营式农业。贫农们,甚于农村其它社会阶层的人,必须在人口过剩和不平等的生产关系双重压力下挣扎生存。”P221。另参第十四章·部分无产化和村庄共同体的解散一节。另,附录一可以对照当前,同购买力下。
评分师姐毕业时留给我的书,经济学背景有点弱,难啃。不过关照书中的观点,现在正在全国铺开的城镇化,让农民上楼这件事,可见又要对未来的中国社会以及经济形势造成多么深刻的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