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收作者20世纪50年代中期撰写的8篇论文,对魏晋至唐代之经济及阶级关系、工匠身份的变化、南朝寒人的兴起、拓跋族的汉化过程、科举制的萌芽诸问题详加论证和阐发,获得一系列重要结论。《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则收入作者1958至1982年间论文15篇,分别对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社会阶层。中西交通、宗教等专题,详为论证。两书均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此次一并收入《唐长孺文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唐长孺先生真可为义宁(陈寅恪)之后魏晋领域的祭酒,这本书收录了其五六十年代一系列论文,涉及领域颇广,种族,典章制度,哲学等,依我之愚见,以赵至谈曹魏士家制度之严苛一文真可以说是奇文,堪与陈寅恪先生《桃花源记旁证》并谈,而拾遗中质疑陈寅恪先生此文章读来更是让人拍案,叹其精湛考据功力.可惜魏晋杂胡考和护调制等文章略而未读,实在提不起兴趣了,也是愧对先生了.
评分治学的标准,没有任何多余的文字,点到即止,却可回味良久。其实唐行文有个很好的优点,就是引文后做一个很直白的概括,这在当今学者中却很少,虽说阅读这类作品的读者有一定的学术水平,但毕竟是古文字,每个人的理解会有差异,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唐也不一定对),可以更好的学术交流及启发思维。 从小处即可看到大师风范。
评分治学的标准,没有任何多余的文字,点到即止,却可回味良久。其实唐行文有个很好的优点,就是引文后做一个很直白的概括,这在当今学者中却很少,虽说阅读这类作品的读者有一定的学术水平,但毕竟是古文字,每个人的理解会有差异,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唐也不一定对),可以更好的学术交流及启发思维。 从小处即可看到大师风范。
评分说个八卦:唐先生治学严谨精进,但胆子却比较小,他在此书59年的跋语里写道:“同学们曾经对我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学术思想进行了严重批判”。后来文革时他发现自己的错误“是属于整个思想体系的问题”,根本改造不了了,而且关于历史分期的观点和毛主席的不一致。越想越害怕,于是就跑到珞珈山上找了棵树要上吊,幸好及时被学生发现,救了下来。。。
评分看了几篇,有些以后作为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