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秩序:一種現象學心學研究的可能性》內容簡介:心的秩序——一種現象學心學研究的可能性,主要是在鬍塞爾的意識現象學和捨勒的感受現象學的背景下,也是在佛教唯識學和儒傢心學的背景下的一個倫理學的探索嘗試,它意味著用現象學的方法來研究人心中的道德律。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道德三元論:良知-內心的起源-心理學,正義-外在的起源-社會學,信念-超越的起源-神學
评分價值和它們的秩序不是在“內感知”或觀察中,而是在與世界的感受著的、活的交往中,在偏好和偏惡中,在愛與恨本身中,即在那些意嚮作用和行為的進行綫索中閃現齣來。 任何一種感受狀態都既不是價值,也不決定著價值,而至多隻可能是價值的載體。
评分極好的著作!倪梁康式的現象學,終於讀到倪老師自己的研究,而不是倪老師研究他人的著作,不僅耳目一新,而且備受啓發。
评分是個論文集啊,所以有重復和不連續的地方。不過寫的清楚明白,對讀者友好。開始的地方比較精彩,辨析瞭鬍塞爾非客體化行為(感受)被客體化行為(直觀)奠基的關係,在鬍塞爾那裏,客體化行為構造對象,而非客體化行為隻指嚮、擁有對象而不構造對象。而捨勒對非客體化行為(感受)意嚮地構造對象的認可,開啓瞭對價值領域進行本質研究的可能。後麵辨析瞭道德意識的三個來源:內在的(心理學)、外在的(社會、曆史)、超越的(宗教),而這三者之間無法相互還原。接著對僞善、恭敬、羞愧等典型的道德意識現象進行瞭分析。豆瓣打分太低,有失公正。
评分極好的著作!倪梁康式的現象學,終於讀到倪老師自己的研究,而不是倪老師研究他人的著作,不僅耳目一新,而且備受啓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