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帕·拉希利
印度裔美国作家,出生于伦敦,父母为印度移民,随父母三岁移居美国。
1999年出版首部短篇小说集《疾病解说者》获得2000年普利策小说奖。2003年出版首部长篇小说《同名人》,2006年被改变成电影。2008年出版第二部短篇小说集《不适之地》,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她的其他短篇小说多在《纽约客》上发表。
2005年,拉希里出任美国笔会副主席,2012年进入奥巴马总统的美国总统艺术人文委员会。
裘帕拉希利擅长对于移民生活的描写。
《不适之地》是孟加拉裔美国女作家茱帕·拉希里的短篇小说集。2008年4月出版后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小说类第一名,并在当年的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评选中,直接从初选名单中被授予大奖,被评委们称为好到完全没有“真正的对手”。 《不适之地》围绕爱情、亲情和友情,共分五个短篇和一个三部曲式的中篇,主要讲述第二代印度移民在欧美社会的生活。他们面对的问题不止是两种文化间的选择与融合,还有他们与父辈第一代移民之间因观念不同引发的矛盾和心结。从孟买到西雅图,从加尔各答到罗马,他们感受着对爱情的感动,深处异乡的不适,婚姻的考验和同侪间的战争,带着孤独与不安、欢喜与悲伤在异国他乡生长并向下扎根。
认识Jhumpa Lahiri是从她的《疾病解说者》开始的,文字清澈而柔和,感情细腻。后来读了一篇关于她的采访,才知道她与俄国文字的渊源,以及那种白描风格的源头。但是不得不说的是,这种纠结感情的讲述手法,从俄国男人的白桦林转到美国女人的感情世界,多少带上了一种怨妇腔。幸...
评分上海,这个初夏陡然高温到三十五度的时候,泡上一杯好友寄自佛国莲台九华山的“九华佛茶”,慢慢展开了茱帕·拉希里的《不适之地》,慢慢品茶,慢慢读书,不知觉间,清凉萦怀。 茱帕·拉希里的整本小说集《不适之地》共分两部,第一部是五个小短篇,分别是《不适之地...
评分Does geography guarantee security? 人类的迁徙行为大体上是为了更好的生存。排除天灾人祸(如战乱,如人口膨胀),人们背井离乡到新的天地,是对安定的寻求,是对美好生活的追逐。 Hawthorne曾经在The Custom-House里表达: transplanting people into new soil makes them ...
评分在当今世界文坛,茱帕·拉希里(Jhumpa Lahiri)不算有名,尽管出了三部小说,但三部小说多少都具有某种同质性:性别的不平等、爱情的永恒缺憾,移民的身份焦虑,海海人间的种种隔阂。这种同质性或许和作者的经历有关。作为孟加拉裔印度移民的后代,她生在英国,长在美国,同时...
评分最后一个中篇弱了,短篇们堪称完美
评分拉希里成了我最近阅读的心头大爱,我终于明白什么是“像植物一般慢慢生长的小说”了。
评分拉希里是诚实的,一笔笔地写,不跳跃,不做作。《不适之地》写得好,《海玛和卡西克》写得相当漂亮。没有戏剧性的戏剧性让我想起托宾对《梁祝》的改造:我会让祝英台嫁给那个有钱的男的,梁山伯也没有死,然后50年后,祝英台开车在路上,看到了梁山伯,但隔着车窗,他们没有说话,祝英台把车开走。她老公问她为什么一下子变得那么沉默,她回答说,有点累了。就这样结束。
评分好,细腻、哀婉。即便格局很小,像在说同一个故事,也个个让人动容。(感觉是那种『直男不太待见的小说』
评分这本书应该是作者技法更成熟之后的作品,但是读起来没有《解说疾病的人》给我的惊喜。翻译得生硬,跟译者的中文较劲消耗了我许多精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