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希德,历任伦敦大学汉学讲座教授、剑桥大学汉学讲座教授、普林斯顿大学胡应湘汉学讲座教授,并为十五卷本《剑桥中国史》两主编之一、《泰东》主编、《剑桥中华文史丛刊》主编。
杜希德以毕生精力治唐史,在欧美汉学界有公认的领导地位,《唐代官修史籍考》是他晚年的一部精心著述,是全世界各种文字中第一部有关唐代的官修史学、史书问题的系统性研究著作。
全书考察了约620年至850年间官方修史机构的创设变迁,以及该机构择取编辑史料以成正史的过程。共分为三大部分,十四章。第一部分重点详论唐代政府中各种修史机构的分支(如史馆、秘书内省、集贤院等)和官职(如起居郎、内起居郎等),其规模建制为唐后各朝沿袭。与此前国内外缺乏这方面的细致研究,杜希德的研究“吸收、综合了诸多前人的成果,使其对唐代修史机构的考察更加完备”。
第二部分重点分析唐代的史官运用的一整套史料系统,包括起居注、内起居注、时政记、日历、传记、典志、实录、国史等,网罗宏富,考据细密。作者既熟悉西方的史法,又通晓国学中的考据功夫,再次融会贯通,是其特色之一斑。
第三部分为《旧唐书》的个案研究,分析它复杂的史源,用图表等表现方式,对《旧唐书》的二十本纪、十一志等部分,作了细致梳理,借以看出这一部五代时期编者总其成的正史,是如何运用唐代为本朝官修正史所准备的各种史籍,秩序井然。其附录的“《旧唐书》本纪史源渊源表”即为代表。
欧洲汉学名刊评论杜希德此书特色,称赞其在处理反复的史源时,使人如读一侦探小说,趣味盎然。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史料生成的制度基础
评分补课。756年作为一个巨大的断裂/三川搜访图籍使——官修史学下的史料形态与文献保存。经杜氏抽丝剥茧,史馆火厄清晰地展现出了它在《旧唐书》层累的文本上留下的烙印。
评分四年前标了在读,一直搁置,为了写论文,昨晚看完。哈,原来我看书也可以这么快!真是好看,为了尽快知晓一些史书的史源历变,阅读此书可提高效率。关于旧唐书成书经历的考证,很详实清晰。
评分归纳,整理,比对,勘误,正源,评点——知易行难
评分一个唐代修史过程的survey 意不在探讨专门问题(其实也提到了好多)很好的史源学示范 唐长孺有一篇写四朝实录和牛李党争 许多文章也讨论韩愈的顺宗实录和王叔文变法 不过大多数类似文章都是从政治史的角度讲历史书写 这篇更多站在史官的技术立场上去讲(当然不可能独立于政治史)但更接近于历史书写作为一种专业的态度 这书脚注很有趣 比黄永年的那本纯survey更有意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