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長的煩惱

“城”長的煩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2010年3月8日至4月1日,“當代文化研究網”(www.cul-studies.com)策劃開展瞭“我們的Better City”大型網絡討論。這二十多天的討論,得到瞭基層工作者、媒體從業人員、都市白領、專欄作傢、大學師生和不少普通市民的積極支持和熱心參與。這本小書編輯收錄的,便是這一次網絡討論的精華文章和網友們的紛紛議論。

顯然,對當前的城市問題來說,這短短二十多天的議論和思考隻是一個開始。希望這樣的開始,可以牽動起你的神經,召喚齣那些熟視無睹的城市經驗;可以勾勒齣思考“城市”的基本綫索,獲得檢驗當下城市化進程的依據;更可以讓我們攜手提齣衡量和評價“better city”的新標準,為此後的城市生活,找到更美好也更值得追求的新方嚮。

本書由李晨、冷嘉和羅小茗共同編選。

如果您希望瞭解更多網絡討論的內容,請登錄當代文化研究網“熱風論壇”(http://www.cul-studies.com/bbs/list.asp?boardid=5)。同樣,我們也期待著,在此可以讀到您對這本小書和城市問題的“舉手發言”。

出版者:上海書店齣版社
作者:當代文化研究網主編
出品人:
頁數:249
译者:
出版時間:2010年6月
價格:18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45802368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城市 
  • 文化研究 
  • 文化 
  • 社會學 
  • 空間研究 
  • 王曉明 
  • 熱風當代觀察 
  • 社會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城市有問題:今天的城市中,誰買去瞭我們的生活?城市生活的速度,越快越好嗎?城市生活中的自然環境如何生成,又當如何保護?城市的規模越大,我們的生活就越現代越幸福嗎?一座體積龐大的城市和周邊區域乃至其他城市之間,構成什麼樣的關係方纔閤理?當前的城市文化,由哪些渠道和力量塑造而成?什麼纔是真正better的城市文化?一座有記憶的城市,意味著什麼?我們居住在這裏,可我們擁有這座城市嗎?這座“我們”的城市,又願意對所有人開放嗎……

想在城市裏真正享有“美好”,想讓中國的城市在這充滿挑戰的時代走齣一條生路,首先需要開啓的,恐怕正是對上述問題的全社會的討論。本書正是上海地區的一批文化研究學者和非學院市民通力閤作,實踐上述思想任務的結果。

作為一本開放的書籍,本書力圖吸引更多社會各界的讀者,一起關注身處的社會現實,並積極發齣自己的聲音,歡迎參與當代文化研究網(www.cul-studies.com)熱風論壇的繼續討論。

目錄

誰買去瞭我們的生活?

王曉明:《城市隻是一處“名利場”麼?》

Guinness:《資本剝奪瞭什麼?》

陳占彪:《死老虎、胖熊貓、社區文化活動中心》

toybook:《東湖和“無窮大”》

舉手發言

城市空間誰當傢?

閔鼕潮:《城市的天空與地麵》

Jerryhoop:《一個“土著”的空間感:現實與虛擬》

硃鴻召:《住近地鐵蓮花路站》

燉鍋:《“非法”的活力》

跑啊跑:《遠方的客人留下來》

王曉明:《越南都市街頭的“獾”》

葡萄:《人人都有鑰匙的公告欄》

Christopher Connery:《創造社會空間》

舉手發言

生活必須加速度嗎?

閔鼕潮:《“快城”與“慢城”》

葡萄:《城市的節奏》

宣曉鳳:《在效率的擠壓下》

龐敏:《古城悠緩》

張永峰:《從容和餘裕》

山山:《“快”樂至死》

舉手發言

城市怎麼纔自然?

瀋善增:《我想不通,這樣明擺著的問題怎麼沒人提?》

梧桐樹:《漫談“低碳”》

資深青年:《小民慢舉手》

羅小茗:《城市裏的“自然”》

green:《待價而沽的景觀》

布衣一劍:《建設能感覺的城市》

湯釜:《“自然”是一個讓人寄托理想的詞》

舉手發言

城市越大越好嗎?

蔡斌:《做為超級城市的上海》

香蒲:《城市延伸綫下的樣闆生活》

胳膊肘:《12年間的城中遷徙》

榆下途說:《城市的中心和外圍》

視點:《都市中的陌生人》

舉手發言

“上海”在哪裏?

許某某:《上海的位置》

江戶兒:《在上海“那邊”》

冷空氣:《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

紅旗下:《Better city不是孤立的》

掃葉煮茶:《吸血的城市終將死滅》

舉手發言

城市文化從哪裏來?

李晨:《“校”與“城”之間:教育自主在哪裏?》

安君:《書中窺城》

我城:《電視新聞與城市精神》

小飛象:《互聯網:睏境突圍》

舉手發言

城市文化到哪裏去?

瀋善增:《以發展的觀點看上海話》

硃鴻召:《做個“有文化”的朋友》

唐老鴨:《小事情 大夢想》

liyang:《門衛大叔》

孫曉忠:《大傢好纔是真的好》

舉手發言

城市為什麼不能喪失記憶?

JSQD:《紐約VS.上海》

心每思之:《讓記憶講述另外一種城市生活》

toybook:《我記得,想當年》

小冰等:《無處安放的記憶與認同》

燉鍋:《守住城市的記憶》

舉手發言

城市是“我們”的嗎?

資深青年:《鄉關何處》

green:《失去安穩感的城市》

邢潔:《城市與“愛情”》

salomes-nox:《看牙記》

落月先生:《上海何曾是我們的?》

小跑等:《怎樣把城市變成“我們的”》

毛尖:《吾土吾民:世博問捲》

舉手發言

城市對所有人開放嗎?

張永峰:《城裏人的優越感從哪來?》

minal:《“老年”“婦女”成瞭包袱?》

資深青年:《當我們失去瞭有尊嚴的生活》

大可等:《從“故鄉”到“異鄉”》

竹葉青:《“鄉愁”的彈性》

王玥:《上海,尋找自己的風格》

舉手發言

《“城”長的煩惱》序言

在中國大陸,上海是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最符閤一般人想象的“大都市”。盡管2010上海世博會的口號“better city, better life”早已婦孺皆知,但人們對城市的疑慮和擔憂,仍在不斷增長。這不僅是因為這些年來,城市生活中的安全、健康、滿足和幸福,正與我們漸行漸遠。也因為當城市一門心思要成為高樓大廈的大本營,交通堵塞和噪音汙染的同義詞,盲目擴張的龐然大物,專斷權力的盤踞之所,資本和人力恣意流動的集散地,人世間奢侈享樂和罪惡痛苦的最終源頭的時候,人們失去瞭對它的信心和想象力。人和城市的關係,正在經曆一場危機。

與此同時,在整個中國的範圍內,由這樣一種城市想象所主導的“城市化”進程卻在愈演愈烈。幾乎所有睏擾社會的重大問題:土地、房價、經濟增長模式、“中産階級”、社會民主、腐敗、“部門壟斷”…… 總是在“城市化”的過程中會閤。一個尖銳的問題也由此齣現:當城市生活的矛盾不斷湧現,“贏傢通吃”式的“發展”模式逐漸將社會推入危機的時候,“城市化”的路到底應該怎麼走?

因此,對上海乃至中國而言,以“城市”為主題的世博會,帶來的不僅是高科技的演示和八方來客,更應該為人們重新思考“城市”、想象城市生活提供重要的契機。畢竟,現實經驗告訴我們,“城市”從來不等於“美好”,相反,它很可能是對美好生活的嚴峻挑戰。我們的城市,有問題。

在今天的城市中,誰買去瞭我們的生活?誰是城市空間的真正主宰?城市生活的速度,果真越快越好嗎?城市生活中的自然環境如何生成,又當如何保護?城市的規模越大,我們的生活就越現代越幸福嗎?一座體積龐大的城市和周邊區域乃至其他城市之間,構成什麼樣的關係方纔閤理?當前的城市文化,由哪些渠道和力量塑造而成?這樣的文化好嗎?什麼纔是真正better的城市文化?一座有記憶的城市,意味著什麼?城市為什麼不能喪失它的記憶?我們居住在這裏,可我們擁有這座城市嗎?這座“我們”的城市,又願意對所有人開放嗎?

對今天中國的城市生活來說,這些問題看似古怪,卻值得大聲提齣和仔細迴味。想要在城市裏真正享有“美好”,想讓中國的城市在這遍布陷阱的時代走齣一條生路,首先需要開啓的,恐怕正是對上述問題的全社會的討論。

為此,2010年3月8日至4月1日,“當代文化研究網”(www.cul-studies.com)策劃開展瞭“我們的Better City”大型網絡討論。這二十多天的討論,得到瞭基層工作者、媒體從業人員、都市白領、專欄作傢、大學師生和不少普通市民的積極支持和熱心參與。這本小書編輯收錄的,便是這一次網絡討論的精華文章和網友們的紛紛議論。

顯然,對當前的城市問題來說,這短短二十多天的議論和思考隻是一個開始。希望這樣的開始,可以牽動起你的神經,召喚齣那些熟視無睹的城市經驗;可以勾勒齣思考“城市”的基本綫索,獲得檢驗當下城市化進程的依據;更可以讓我們攜手提齣衡量和評價“better city”的新標準,為此後的城市生活,找到更美好也更值得追求的新方嚮。

本書由李晨、冷嘉和羅小茗共同編選。

如果您希望瞭解更多網絡討論的內容,請登錄當代文化研究網“熱風論壇”(http://www.cul-studies.com/bbs/list.asp?boardid=5)。同樣,我們也期待著,在此可以讀到您對這本小書和城市問題的“舉手發言”。

編者

2010年4月於上海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2010-06-14 10:16 来源:东方网 作者:王雪瑛   亚里士多德说:“人们为了生存而来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加美好而居留于城市”。我们都知道,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果实。   2010年,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到2030年,全世界的城市人口可能将突...  

評分

1.《“城”长的烦恼》 当代文化研究网编,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0年6月第一版,18.00元 这是一本通俗易读的小书,是芸芸众生对于今天的城市生活的七嘴八舌。2010年春天,“当代文化研究网”借世博会的契机,组织了一场总名为“我们的better city”的网络讨论。讨...  

評分

今天我们怎样批评城市? 《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8月13日 萧武 按照“编者的话”里的说法,《“城”长的烦恼》(下称《城长》)缘起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我们就先从这个主题开始。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先有英文,然后再翻译为中文的。英文为“better city,better l...  

評分

2010-06-14 10:16 来源:东方网 作者:王雪瑛   亚里士多德说:“人们为了生存而来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加美好而居留于城市”。我们都知道,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果实。   2010年,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到2030年,全世界的城市人口可能将突...  

評分

《“城”长的烦恼》(下称《城长》)是一群有热情的人通过对“城市”方方面面的探讨,对现有的城市模式提出批评,并进一步延伸到对中国的城市化道路的批评。 或许是因为讨论参与者多数都生活在上海的缘故,该书的讨论实际上是围绕着上海展开的。这就使这些批评存在两方面的问...

用戶評價

评分

小清新,平易近人的文嗬

评分

好的城市生活是什麼樣的?從生活的各個方麵和生活空間來思考。

评分

好的城市裏不僅有自上而下的關懷,更有自下而上的覺醒。

评分

好的城市生活是什麼樣的?從生活的各個方麵和生活空間來思考。

评分

好的城市裏不僅有自上而下的關懷,更有自下而上的覺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