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知识的文化/社会/历史根源
第一章 西方社会心理学的文化/社会/历史渊源──Sahakian著《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第二版)中译本之序
后记
第二章 在文化/社会/历史的脉络中看西方群体互动的研究
一、什么是群体
二、群体互动所呈现的集体心理及行为
三、群体互动所呈现的个体心理及行为
四、群体作业中的互动
五、总体讨论
后记
第三章 西方社会/性格心理学及文化/性格研究的危机及反省──为研究“中国人的性格”寻求启发与灵感
一、前言
二、性格心理学的危机及反省
三、社会心理学危机及反省
四、文化/性格研究的危机及反省
五、总结
后记
第二篇 文化、社会与个体
第四章 中国人真是“集体主义”的吗──试论文化、价值与个体的关系
一、试图打破一个迷思
二、本文论述的思考脉络
三、文化、价值与个体
四、“集体主义”到底是什么
五、中国人是集体主义的吗
后记
第五章 试论如何研究中国人的性格
一、前言
二、概念的澄清
三、研究“中国人性格”的思考架构
四、现代中国人的文化/社会/历史脉络
五、中国人生活在其文化/社会/历史意义体系之中
六、探讨中国人性格要研究什么课题
七、结语
后记
第六章 有关“本土契合性”之我见──评论杨国枢著《本土契合性及其相关问题的论证》
后记
第三篇 传统、现代与个人
第七章 现代化、全球化是与本土化对立的吗──试论现代化研究的本土化
一、前言
二、对过去现代化研究之检讨
三、现代化构念之重新思考
四、开解现代化研究的困境
五、研究现代化的新进路
六、具体应该研究些什么题目
七、总结
后记
第八章 在“文化/社会/历史”脉络中看两性性行为差异──评论李美枝著《两性关系的社会生物学原型在传统中国与今日
台湾社会的表现形态》
后记
第九章 “历史”在本土心理学研究中的角色──燕国材主编《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之序
一、心理学史研究与本土心理学研究
二、心理学史研究的三个作用
三、心理学史的研究进路
后记
第四篇 中国人的释义系统
第十章 中国人的世界观:中庸实践思维初探
一、前言
二、中庸实践思维探研的理论意义
三、“中庸实践思维”的构念化
四、中庸实践思维是一个体系
五、中庸思维体系的特点
后记
第十一章 中国人的价值观:“大我优先”体系剖析
一、前言
二、过去有关中国文化价值体系的论述
三、整理中国文化价值体系的依凭
四、中国文化价值体系总览
五、结论
后记
第十二章 中国人的道德观:一个“自己”向上发展的过程
一、前言
二、现代中国人所面临的道德问题
三、思考申述的道德化
四、中国人道德思考的特色
五、中国人道德思考的根源
六、与西方道德思考的差异
七、要研究什么问题
八、文化、社会、个体的整体思考
后记
第十三章 中国人的人己观:“自己”的“大我”与“小我”
一、前言
二、概念的澄清
三、中国传统哲学思维对“自己”的构想
四、社会教化
五、中国人“自己”的特色
六、研究中国人“自己”的重点及方向
七、结论
后记
第五篇 重新理解中国人
第十四章 “顺从”与“反叛”:中国人真是具有“权威性格”的吗
一、前言
二、到底权威性格是什么
三、中国人真是具有权威性格的吗
四、中国人是否只具有“权威性格”
五、总结
后记
第十五章 “情”与“义”:中国人真是重情的吗
一、前言
二、情的本土分析
三、过去研究人际情感的困境
四、我的故事
五、什么是人际情感
六、换一个思考问题的方式
七、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八、重新理解中国人的情感
九、回到我的故事
后记
第十六章 “婆”与“媳”:都是“自己人”带来的麻烦
一、前言
二、“要不要本土化”根本不是一个问题
三、“要如何本土化”才是一个问题
四、本土进路
五、以婆媳关系研究为例
六、总结
后记
参考文献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