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立中,男,哲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系主任,北京大学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理论社会学分会副会长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理论、社会发展与现代化。主要著作有:《社会发展二重奏》(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战略》(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当代中国社会变迁导论》(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现代性、后现代性社会理论:诠释与评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社会理论:反思与重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西方社会学理论》(上下卷,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006)等。
《走向多元话语分析:后现代思潮的社会学意涵》内容简介:尽管对“后现代思潮的社会学意涵”有着种种不同的理解,但《走向多元话语分析:后现代思潮的社会学意涵》作者认为:这一思潮最重要的社会学内涵之一就是试图否定作为全部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之基础的那种“给定实在论”传统,用一种多元主义的“话语建构论”立场来取代之。尽管这一立场受到了不少人的批评和诟病,但正如S.塞德曼、R.布朗、C.勒麦特等人所指出的那样,它并非只是为我们修改、完善旧有的那些现代主义社会学研究框架提供了若干这样或那样的启发,而是蕴涵着一种与各种现代主义社会学研究框架很不相同的社会分析模式,即《走向多元话语分析:后现代思潮的社会学意涵》作者所谓的“多元话语分析”模式,从而有可能为社会学研究开辟一条新的发展方向和研究路径。在《走向多元话语分析:后现代思潮的社会学意涵》中,作者试图通过理论与经验研究方面的一系列具体论述来说明这一基本观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若是编点课后习题的话,其实可以叫做《后现代性社会学教程》
评分只仔细读了自杀现象的分析那一章……在多元话语分析者看来,任一“事实”都只是人们在特定话语系统的约束和指引下所完成的一项话语建构,而非什么独立于话语系统之外的“事实本身”,在不同的话语系统之下,人们将会建构起不同的“事实”。因此追问何种话语系统之下的建构更符合或接近“事实”既毫无意义,也不可能有唯一答案。
评分仅从(多元)话语分析来理解后现代思潮是不够的,且单纯强调(多元)话语建构论不可避免会搅动学术界的混水,破而不立,非但多元化与分析自身流于一种话语,甚至批判都成为不可能。未能结合存在与本质/是的哲学概念来探讨
评分用文章凑我就忍了,梳理实证和诠释分析的文献部分不错,但是多元话语分析却力不从心。
评分天下论文一大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