髻智比丘 Bhikkhu Nanamoli,俗名歐斯博·莫爾 Osbert Moore,於一九○五年六月廿五日在英格蘭齣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服役期間讀到一本用義大利文寫的佛書,引起瞭他對佛法的興趣。
一九四八年,穆森伴跟著朋友前往錫蘭;一九四九年在位於都納度瓦 (Donanduwa)的隱居島(此寺院座落於一個礁湖中的島上)齣傢作沙彌;一九五○年於位於可倫坡的金剛摩羅寺 (Vajirarama) 受比丘戒。受瞭戒後隨即迴到隱居島,在島上度過瞭十一年的齣傢生涯。
髻智比丘絕少離開隱居島。當他在一九六○年三月八日,隨同寺裡的長老步行外齣時,突然因心臟衰竭而過世。過世時還不滿五十五歲。
髻智比丘將不少巴利原典譯成通暢的英文,有些還是上座部佛教中最艱深的作品。不論從量上或質上來說都是相當瞭不起的成就。他的翻譯顯示齣學術追求上細心及嚴謹的最高標準,同時也顯示齣作者受過哲學訓練的敏銳與細膩。他在佛學領域裡所完成的作品對於佛學研究有深遠的貢獻。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知道這本書,是因為知乎“沙門寂然”("一個學佛已經20年,齣傢也近十年,輾轉藏、漢、南,也踩過無數坑的老江湖")推薦,“洪達”贊同。2019上半年組織颱灣自由行的老師下單、同學帶迴。2019-08-21看完。
评分以“人”的角度寫佛陀,這是第一次見
评分從巴利經典看釋迦牟尼的一生,敘述的依據,多從巴利經藏中引齣,但還是不免很多神話傳說的附會在其中,這些方麵,私以為不如故道白雲。不過世尊的教導是真實不虛的,這個世界是緣起的,緣起是無自性的,是無常的,所以是苦的。凡夫們為無明所纏縛,沉淪生死苦海,於是愁悲苦憂惱,種種升起。上達之士,見此虛妄生死,乃生厭離心,瞭知四聖諦,總持八正道,超脫生死,達於清淨,怎麼不讓人心生法喜。釋迦導師能說如此緣起,能教如此聖諦,能傳如此正道,的的確確堪稱大醫王。可惜小子愚迷,雖膺服正道,但不能修持,隻能安慰自己一句,雖不能至,心嚮往之瞭。
评分知道這本書,是因為知乎“沙門寂然”("一個學佛已經20年,齣傢也近十年,輾轉藏、漢、南,也踩過無數坑的老江湖")推薦,“洪達”贊同。2019上半年組織颱灣自由行的老師下單、同學帶迴。2019-08-21看完。
评分戒幢律寺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