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的語言

身體的語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栗山茂久(Shigehisa Kuriyama)教授是哈佛大學科學史博士,曾在京都的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講學與研究多年,專攻比較醫學史。大約三年前栗山教授被哈佛大學挖牆角,目前任教於東亞係與科學史係主任、賴肖爾文化史講座教授。

出版者:上海書店齣版社
作者:[日]栗山茂久
出品人:
頁數:258
译者:陳信宏
出版時間:2009-3
價格:29.80元
裝幀:平裝32
isbn號碼:9787545800210
叢書系列:經典與書寫
圖書標籤:
  • 醫學 
  • 中醫 
  • 比較研究 
  • 栗山茂久 
  • 文化研究 
  • 曆史 
  • 文化 
  • 科學史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身體的語言》從古中國和古希臘醫學的歧異齣發,闡析瞭古代中、希兩大文化的身體的“錶現性”,不同的文化感官以及各自對人類存在真相的探求。古中國與古希臘的差異,不但是理論上的,也源自身體感受的方式不同。

歧異之一在於“脈”。古中國與古希臘的醫生最後都以手腕為診斷的部位,兩個文化的醫生把手放在類似的地方,所得到的感受竟然有天壤之彆。古中國的“切脈”與古希臘測量脈搏的差彆在哪裏?

歧異之二在於“觀察的方式”。古希臘醫者著迷於肌肉的身體,探究著人體器官被創造的目的;古中國醫者則在觀察臉部錶現所反映的內在感受與意嚮,探索體內變化所流露的皮膚色澤,思索色澤中深沉的意蘊。

歧異之三在於中、希醫學對“血液”與“風”(呼吸)的不同看法。中、希醫學皆將血液視為生命的來源,但對“放血”療法,態度卻大相徑庭;在古中國,從漢代到清代的醫籍裏,“風”持續性地扮演著人類疾病的主要來源,而在古希臘,自希波剋拉底以後,“風”卻主要指體內氣息、內在力量或靈魂。這些差異顯示瞭什麼意義?

以上便是《身體的語言》全書要旨。據此,作者提齣以下這個建議:比較研究身體認知的曆史迫使我們不斷重新檢視我們認知與感受的習慣,並且加以想象不同的存在方式——以全新的方式體驗這個世界。在《身體的語言》中,作者還提供瞭大量的圖片,讓我們得以直觀地體驗那古老而新奇的中、希醫者的世界。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我理解作者要说的就是古希腊医学和中医的差别来自于认知方式不同, 基于各自语言和文化上的医学知识发展差异也回过来不但影响了人们的思想也影响了人们的感觉和感受。 文字上中国的比喻方式与希腊的明确方式造成的结果是: 切脉的脉是触感与本质的合一,没有也无法区分“什么...

評分

本书中译本叫做《身体的语言——从身体看中西文化之谜》。译者陈信宏,2000年在台湾出版。09年引进大陆时增加了一位译者,副标题改成“古希腊医学和中医之比较”。01年《自然科学史研究》曾发表此书的书评,可能是大陆最早的引介,将书名译作《人体表象及希腊、中国医学之趋异...  

評分

評分

評分

由本书可以反思当今医学,6星推荐! 我具体谈谈第三部分,中西医的治疗方式。中希医学对“血”和“风”的不同看法。 血 古希腊人对血液过剩的恐惧,并予以预防性放血。联想到当今西医对手术的热充,无不表现出西医对“过剩”、“囤积”的恐惧。 而中国人则恐惧流失,忧心生...  

用戶評價

评分

1觸摸的方式。希臘:動脈的舒張與收縮;中:經脈。2觀察的方式。希臘:分節的肌肉係統。中:望氣。3存在的狀態。希臘:血液過剩。中:虛;內在滿實可以抵禦外在的亂象並抗衡歲月的侵蝕。外在氣流到內在氣息的對身體觀念的轉變。比較的過程:觸摸方式與觀察方式之間的相互對應,言語和聆聽方式的相互對應。

评分

如果要看存在的身體的話應該也要分析死去的吧,沒有的話有點可惜

评分

若隻將此書看作比較醫學史著作,確實是小瞧瞭栗山茂久。中希(西)醫學觀的分歧摺射的是宇宙觀和哲學思想的差異,此書在遊刃有餘地比較中勾連醫學技術和知識演化的譜係,是為不摺不扣的SSK佳作。希臘醫學將脈視作脈搏而中醫視其為身體的河流,前者是解剖學概念上的,意在測試動脈的收縮擴張,精準地錶達跳動次數;後者基於生理學/病學意義,在於把握“脈”中的氣,用隱喻訴說文字背後的“語氣”。形式(eidos/form)使希臘人關注變幻不居的世界的不變,追求文字的精準和解剖身體發覺造物主於其中安插的“形式”(章二三四)。而中國人不講究身體的器官功能,而注重觀“色”,將微觀宇宙與宏觀宇宙互相對應,又強調身體與外界的隔離,顯露齣與希臘截然不同的認知秩序和存在方式想象(章五六)。

评分

實際書名《概念範疇的中希比較----以古希臘醫學和中醫中的身體詞匯為例》。嗯,新文化史。。?原文英文寫作吧?

评分

對一些具體問題的討論很精彩,但總體框架和論證還是淩亂,牽強不連貫的地方也不少……另外,翻譯還是有點問題,連赫剋托耳和恩培多剋勒這種常識性詞匯都是自己隨便給的音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