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2
圆明园防渗之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2005年春,圆明园防渗事件被媒体曝光。这件事前后历时大半年,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反响,极大地推动了《环保法》,特别是《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贯彻实施,堪称我国环保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圆明园湖底铺防渗膜,到底是环保,还是破坏环境?圆明园到底是要建成遗址公园,还是建成一个现代公园?本书全面、生动再现了圆明园防渗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时隔十六年之后,当我们回望圆明园防渗这面镜子时,又能从中看到什么,得到怎样的启示?
赵永新:笔名柏木钉、李晗冰等,《人民日报》高级记者。1970年生于山东,1992年曲阜师大中文系本科,1995南开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人民日报》工作至今。2007年之前主要从事环境报道,曾获评2005年“首届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称号;之后转为科技报道。著有《三代科学人》《科技创新热点辨析》。
既是新闻的“后台”,也是舆论的“前台”。众声喧哗,吵吵闹闹,各抒己见,这样的时代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复见了
评分几乎是出版之后第一时间从朋友那里要来的书。太好看了,尤其是听证会部分,酣畅淋漓。圆明园事件对于我们那批环境科学的学生来说,可能是永远无法磨灭的记忆。而那个时候我们可能并不知道这个事情前前后后有多么难。有人记录下了这些,真好。
评分可以不间断地持续看完的书现在已经不多了,这本书的作者是人民日报高级记者,语言功底深厚,写文有理有据,难得的是有情怀、有抱负、有担当,一百多天的连续跟进,事件让他写的跌宕起伏,勾人魂魄。这朵难得的“民主之花”有始有终,开得艰难,也开得悲壮而美丽。发生于2005年的这件事,牵动了专家、部委、市民、媒体等社会多方面的人心,参与者的澎湃热情让人耸然动容——社会管理,不是上位者的特权,是每个公民都应参与的权利。如果后来也有这种开诚布公的听证会,还会出现猪肉危机和取暖困境么?政策的产生,论证极端重要,尤其是涉及亿切身利益的时候,要有自己的声音。现在人的环保理念,比当年又有了提高,环保是每个人的事情,没有社会广泛配合,不可能达到目的。这本书的意义,远不止圆明园防渗之争本身。
评分可以满足你:对于系列新闻前后发展连贯的八卦之心;对园林景观 历史考古等学科知识的精心整理和学习;以新闻传播为主要切入点推动事件进入政府流程的新闻监督雄心;以纪实文学写成的与新闻时效性相互照应获得的事后的社会学视角——以及俞博士当年义愤填膺的模样和迪华老师偷偷溜进圆明园西园的真情记录ヾノ≧∀≦)o
评分在新闻舆论的监督下,相关法律法规补充完善了,新闻曾经很有力量
2021,0503。 第一次知道圆明园 是在中学的英语课上 每个人要知道圆明园的英文怎么说(考纲的考点之一) 后面跟圆明园几乎没有任何交集 去过北京几次 也没得空去看一眼 2005年 我12岁 对圆明园防渗事件没有很深的印象 翻开这本书才认识到 原来圆明园防渗这件事当年这么轰动 文...
评分2021,0503。 第一次知道圆明园 是在中学的英语课上 每个人要知道圆明园的英文怎么说(考纲的考点之一) 后面跟圆明园几乎没有任何交集 去过北京几次 也没得空去看一眼 2005年 我12岁 对圆明园防渗事件没有很深的印象 翻开这本书才认识到 原来圆明园防渗这件事当年这么轰动 文...
评分作者有种特别珍贵的坦诚!从面对第一个信源时实话实说自己对防渗工程危害性的不了解开始,我就认定了这本书的风格:真实。能在若干年后回忆叙述新闻时这样客观,不仅担得起新闻是历史底稿的责任感,更有种让人信任的幽默感。这本书写防渗各方公开大讨论的部分尤其精彩!!!这...
评分圆明园防渗之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