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有还是存在

占有还是存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艾里希•弗洛姆(1900—1980),美籍德裔犹太人,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著有《爱的艺术》《逃避自由》《自我的追寻》《存在的艺术》《健全的社会》《论不服从》等。弗洛姆十分重视对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研究。他承认人的生物性,但更强调人的社会性,认为人的本质是由文化的或社会的因素而不是生物的因素决定的。他的思想融汇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的人本主义学说。

出版者:
作者:艾里希·弗洛姆
出品人:
页数:239
译者:程雪芳
出版时间:2021-10
价格:55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787081
丛书系列:弗洛姆作品系列
图书标签: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占有还是存在》是著名精神分析学家、人本主义哲学家弗洛姆的最后一部著作。他对自己多年来关于资本主义社会所崇拜的人类生存方式的非人道化影响的研究进行了全面总结。

弗洛姆区分了两种不同形式的生存方式,即占有和存在。重“占有”的生存方式的基础是以利润为取向的社会,重“存在”的生存方式则会创造性地运用人的力量。他对消费社会的反人道、对人的无意识的操纵,以及为稳定社会经济制度而进行的蓄意消费刺激,都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并提出了变革性的纲领见解。

弗洛姆语录

无节制的欲望满足无益于人类的福祉,它不会带来幸福,甚至也不会带来最大化的享乐。

人们拒绝承认的是,并非自私自利的人类本性使得工业社会产生;恰恰相反,自私自利与贪婪是工业社会大环境的产物。

现在的语言风格表明当今社会已高度异化。几十年前,病人不会说“我有一个难题”,而会说“我很困扰”;不会说“我有失眠症”,而会说“我睡不着”;不会说“我有幸福的婚姻”,而会说“我结婚了,很幸福”。

在占有型模式中,人们的幸福就在于高人一等、在于拥有权力,并且归根结底在于征服、掠夺和杀戮的能力。而在存在型生存模式中,幸福在于爱、分享和给予。

只要我们仍然活在占有型生存方式中,我们必然怕死,任何理性的解释都不会消除这种恐惧。但是,一个人如果能够重建与生命的纽带,回应他人的爱并点燃自己内心的爱,那么哪怕他在弥留之际,恐惧感也会大大减少。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我在加拿大工作时,有一年跟北美区的老板做年终考评Annual Appraisal,他跟我说,当你老死之时,没有人会因为你曾做过CEO而记住你。他的意思大概是,不要把全部精力全放在工作上,家庭同样重要。在年终考评时老板对下属如此教导,从国内公司文化角度可能较难理解,但在北美企业...  

评分

一个批判理论爱好者,对哈贝马斯的态度多半是无理性崇拜,对葛兰西卢卡奇往往是心疼,对弗洛伊德是卯足了劲儿挑刺,对马尔库塞则是“天才神憎鬼厌”,对了还有阿多诺,这位略边缘的人物在批判理论爱好者看来总是作高贵冷艳!状。的。 当然,和批判理论沾边的人物还有马克思,歌...  

评分

## 章节:爱 > 在求爱期,一方与另一方的关系还不肯定,爱着的人都在试图去赢得对方。他们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和令人感兴趣,甚至可以说是美的,因为富有生气会美化一个人的面孔。这时,谁也没有占有谁,每个人都将其精力集中于存在,也就是说,去奉献和激励他人。 > 婚后的...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弗洛姆总有自说自话之感,但不可否认是弗洛姆引我走上社科的道路,整本书论述的自然就是这个标题,占有还是存在。新人类和新社会的设想很有道理但实行起来难度很大,当今的政治领袖们真的懂存在吗。以及愈发觉得佛教里有很多值得学习的观念。

评分

慢慢践行存在型人生状态,摆脱那逼仄的价值评判体系以后舒服了很多

评分

经过观察,很容易就知道人的私欲不变,则资本主义的内在逻辑不会被撼动。弗洛姆nb的点在于把占有和存在两个概念清楚地区分出来,指出两种生存方式的差异。即他至少做到了他说的佛教四谛中的第二点:现代人的精神不幸的根源,便是占有式的、自我中心式的生存方式。也就是说他归纳抽象出了问题的重点和理想的状态。他也指出主动的、生产性的存在式这种真正的、人道的共产主义“几乎不可能实现”,但同时他也指出,“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不应该放弃治疗”,同时计算“存在式这一生活方式本身”其实便是一种占有的思维。因此,应该说至少一种个人的、往存在方向发展的生活方式革命呼之欲出。 西马学者把资和本质是官僚主义的社批得体无完肤。不过还是,看着看着就觉得挺难受的。

评分

不断地占有是因为内心太过匮乏,只能持续向外界索取以获得一种凭借外物充斥得来的满足感。匮乏的人心中若没有可填补的东西就无法生活,因为其中是真正什么也没有的一片空无。思维的抹杀就是思想的抹杀,思想的抹杀就是个体的抹杀,一旦他认识到这一点,那么他的崩溃是必然的。

评分

不断地占有是因为内心太过匮乏,只能持续向外界索取以获得一种凭借外物充斥得来的满足感。匮乏的人心中若没有可填补的东西就无法生活,因为其中是真正什么也没有的一片空无。思维的抹杀就是思想的抹杀,思想的抹杀就是个体的抹杀,一旦他认识到这一点,那么他的崩溃是必然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