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劼人(1891—1962),生于四川成都,是中国现代具有影响的文学大师之一,也是法国文学翻译家,知名社会活动家、实业家。
李劼人一生颇为传奇,写作、经商、从政均有建树,这在同时期的作家中极为少见。他经商的时间最长,占据了人生的重要时光,而三者又密不可分,可谓是生路步步紧逼,命运暗中牵引。本书从李劼人早年在《四川群报》当主笔讲起,包括留学法国、筹办纸厂、开“小雅”饭馆、遭遇绑票案,抗战期间工业内迁、“文协”在成都成立分会、乐山遭遇轰炸、嘉乐纸厂谋求发展,以及抗战结束后四川工商业面临的巨大变化,以嘉乐纸厂的兴衰历史为线索,寻找李劼人先生笔下遗失的故事。
李劼人的写作有两个黄金时段,一个是1925年到1927年;一个是1935年到1937年,抗战爆发后就被迫中断了。没有完成更多的作品也许是李劼人最大的遗憾。本书或许就是一种解答,它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反映了“遗憾”从何而来,又是如何发生的,让人们看到一个更为真实的李劼人。
《李劼人往事(1925-1952)》 龚静染著 商务印书馆 2021-10 在四川驻京办事处的大院里,只有一座巴金的塑像;而在成都本地,李劼人故居“菱窼”外,有一条李劼人路,但成都没有巴金路(2005年巴金逝世,成渝两地都有此提议,但未闻结果)。 这似乎是一个隐喻:传统现代文学史上...
评分《李劼人往事(1925-1952)》 龚静染著 商务印书馆 2021-10 在四川驻京办事处的大院里,只有一座巴金的塑像;而在成都本地,李劼人故居“菱窼”外,有一条李劼人路,但成都没有巴金路(2005年巴金逝世,成渝两地都有此提议,但未闻结果)。 这似乎是一个隐喻:传统现代文学史上...
评分《李劼人往事(1925-1952)》 龚静染著 商务印书馆 2021-10 在四川驻京办事处的大院里,只有一座巴金的塑像;而在成都本地,李劼人故居“菱窼”外,有一条李劼人路,但成都没有巴金路(2005年巴金逝世,成渝两地都有此提议,但未闻结果)。 这似乎是一个隐喻:传统现代文学史上...
评分《李劼人往事(1925-1952)》 龚静染著 商务印书馆 2021-10 在四川驻京办事处的大院里,只有一座巴金的塑像;而在成都本地,李劼人故居“菱窼”外,有一条李劼人路,但成都没有巴金路(2005年巴金逝世,成渝两地都有此提议,但未闻结果)。 这似乎是一个隐喻:传统现代文学史上...
评分《李劼人往事(1925-1952)》 龚静染著 商务印书馆 2021-10 在四川驻京办事处的大院里,只有一座巴金的塑像;而在成都本地,李劼人故居“菱窼”外,有一条李劼人路,但成都没有巴金路(2005年巴金逝世,成渝两地都有此提议,但未闻结果)。 这似乎是一个隐喻:传统现代文学史上...
2017年夏作者龚静染去乐山市档案馆,打开嘉乐纸厂档案里面很多李劼人的东西,他从1925年与友人合办担任董事长长达27年;整理档案资料两年,诸多细节浮现,找相关人物及他们的后人采访,写书花了一年30万字一气呵成;他一生很传奇,写作、经商和从政都有建树,他的写作有两个黄金时期,法国归来的1925-1927年以中短篇小说为主,1935-1937年是长篇小说,文学生涯在十年左右,对应民国黄金十年,他的文学构想因为日寇入侵和后来当了成都市副市长而没有完成,50万字的《急湍之下》仅有书名还未动笔就在1962年去世了,他精明强干出名;李劼人在成都也发展会员,成都分会创刊《星期日》,全国新文化运动以北京为中枢,上海和成都是两只眼睛;李劼人留法四年,他从小住在杨家大院也叫四知堂,后来居住20多年,祖传秘制朱
评分精力太充沛,才能太多面,有时或许不是好事——李劼人总让我想起沈从文。沈从文的后来的转向并未偏离他作为作家的本质,李劼人则恰恰相反。为之惋惜,但或许不理解才会惋惜。有写作才能的人自己未必最想成为大作家。
评分人心骚动之际读完,别有感触。主体是以嘉乐纸厂档案所写的经济史著作,兼顾社会面向的呈现,哪怕速翻也有一番滋味。对文学的李劼人的部分进行勾勒的意图在,不过比较碎片,但很好地呈现了一些当时川地的人际网络。部分史料用得错的离谱,乃外行文史学者之通病。
评分整体而言作者写作此次书实属不易,但可惜的是写作时结构偏散。
评分《李劼人与嘉乐纸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