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上的未来

废墟上的未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恩•梅斯克尔,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人类学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中东和亚洲部策展人,康奈尔大学特聘教授;英国牛津大学、利物浦大学,印度希夫•纳达尔大学,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名誉教授;澳大利亚人文学院院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考古学理论、人种志、世界遗产等。

出版者:
作者:[澳大利亚]林恩•梅斯克尔
出品人:
页数:434
译者:王丹阳
出版时间:2021-11
价格:8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4786515
丛书系列:人文与社会译丛
图书标签: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2019年美国考古学会图书奖获奖作品

★ 作者林恩•梅斯克尔为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策展人,康奈尔大学A.D.怀特特聘教授,澳大利亚人文学院院士。作为一名资深考古学家,她曾在世界各地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各国政府及非政府机构合作,收集到大量宝贵的一手资料,接触到许多其他学者接触不到的档案与信息,并基于此,展开围绕世界遗产保护事业的深度研究。

★ 本书是一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机构历史,追溯了从联合国的前身国际联盟时期,直至194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又至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及1976年《世界遗产名录》设立、1992年世界遗产中心成立的一系列理念与实践上的变化演进。本书详细考察了世界遗产项目的运作模式及其得失,论及许多著名案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期的旗舰项目埃及—苏丹努比亚、意大利威尼斯、柬埔寨吴哥窟的保护工作,又如较晚近的围绕马里廷巴克图、叙利亚帕尔米拉的争议。

★ 本书以世界遗产项目为切入点,呈现了过去半个多世纪中,国际主义理念与和平梦想在人们头脑中的起起伏伏,引读者重新审视过去与现在的关系,重新理解世界遗产对于人类历史与未来的意义,并认识到“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世界遗产的重要性。

——————————

对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世纪40年代后期以来反复无常的全球使命,这是极具原创性且适时的重新评估。一方面,本书关注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和不断变化的考古实践;另一方面,它是对国际历史和当今世界更广泛的遗产保护政治的重新解读。对研究国际主义历史、当代全球政治以及世界遗产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必读之书。—— 保罗•贝茨,牛津大学

这部适时且重要的作品综合了人类学、政治学和考古学研究方法,考察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历史及遗产……作者真诚而发人深省的论述聚焦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能力和利益,同时强调其背后复杂的政治和历史行动……强烈推荐。—— 《选择》

梅斯克尔呈现了大量案例研究,并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法律框架进行了分析,为当下迫切需要的改革提供了论据。—— 《纽约客》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于1945年,是一个旨在促进和平、人道主义及跨文化理解的政府间机构;其备受瞩目的世界遗产项目则致力于保护对人类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然而,在该机构的实践中,这一使命时常遭遇困难与挑战。

本书回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试图拯救世界遗产的历史,综合考古学、政治学视角,通过翔实的史料分析及长期人类学探索,考察了该机构世界遗产项目的运作模式及其得失,尤其聚焦于文化遗产。书中论及许多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如埃及阿布辛拜勒神庙、意大利威尼斯、柬埔寨吴哥窟、叙利亚帕尔米拉等,这些案例充分展示了该机构全球遗产保护使命的成就与面临的复杂国际环境。本书呼吁我们重新审视过去与现在的关系,重新理解世界遗产保护事业,以及遗产保护对于人类历史与未来的意义。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成立于1945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之初的目标是:帮助世界在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之后促进和平建设、实施人性关怀以及进行文化交流。其途径主要是实施基础教育、弘扬文化多样性,让全世界不同的人进行对话。可以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愿景是美好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评分

成立于1945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之初的目标是:帮助世界在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之后促进和平建设、实施人性关怀以及进行文化交流。其途径主要是实施基础教育、弘扬文化多样性,让全世界不同的人进行对话。可以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愿景是美好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评分

成立于1945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之初的目标是:帮助世界在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之后促进和平建设、实施人性关怀以及进行文化交流。其途径主要是实施基础教育、弘扬文化多样性,让全世界不同的人进行对话。可以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愿景是美好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评分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21/11/23/%e5%ba%9f%e5%a2%9f%e4%b8%8a%e7%9a%84%e6%9c%aa%e6%9d%a5/] 废墟上的未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与和平之梦 [澳大利亚]林恩•梅斯克尔/王丹阳、胡牧/译林出版社/ 2021-11 子扉我2021年小雪申城西楼 原载[回响编辑部]微...  

评分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21/11/23/%e5%ba%9f%e5%a2%9f%e4%b8%8a%e7%9a%84%e6%9c%aa%e6%9d%a5/] 废墟上的未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与和平之梦 [澳大利亚]林恩•梅斯克尔/王丹阳、胡牧/译林出版社/ 2021-11 子扉我2021年小雪申城西楼 原载[回响编辑部]微...  

用户评价

评分

10。看完了多少有些唏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对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联合国组织面对的普遍问题。框架、协议、公约,无论达成多少,最终都无法抵消民族国家为主体的国际间行动,更何况经费的来源也是由成员国捐赠。教科文组织成立的初衷是拯救和恢复战后的人类文明,保护人类的“过去”,但在运行的过程中民族国家间的政治冲突、对文化遗产的争夺、民族国家对教科文组织所代表的“国际行动”的排斥,文化遗产所在地居民对于“保护过去”还是“保护现在”的争论,甚至是新生政权/组织通过毁灭文化遗产这种文化符号表达政治意图的行为,都是对创始者的理想主义的极尽讽刺。 看过的一句话用在这里也非常合适: “地球村这个词原来真的存在过,现在像是它的余烬。”

评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在二战后的废墟上,意在实现文化理解与和平文化,最后变成经济筹码和政治博弈的舞台;在全球范围内推进考古和文化遗产研究工作的初衷,在榨取式经济模式下,变成正当继承人自居的准殖民主义;历史遗址的保护,衰退成现在这样一种主要关注历史遗址的国家认证、冠名和资本化的机制,超越了对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境况的关注。托马斯曼对威尼斯的形容套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上也很恰当“这个组织病了,但是为了继续挣钱,它掩盖了这个事实”,历史遗址变成“一半是童话,一半是游客的陷阱”。虽然该组织并非事事成功,甚至已经日渐腐蚀,但因为他的存在,历史和过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似乎也多少弥合并取代始终存在并且彼此不容的政治、宗教和文化差异。

评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展史,联合国的遗产保护是一条充满矛盾的路, 开始的理想化乌托邦主义也是建立在帝国理想下的,不可避免地有殖民主义色彩,虽然后来更多的国家加入,但是程序化官僚化又让遗产保护受到限制,很难说在这条路上是进步或者退步,但如果因为国家之间彼此的顾忌连一些基本的事情都做不到,那才让人觉得伤心。遗产保护本身就是一种很理想主义的行为,任何一个事物从有到无是自然规律,对它进行「保护」「维护」以抵抗时间是说不通的,但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评分

一面是世界大同的乌托邦愿景,一面是人性与基因中排他性的真实境况。不同人群的三观差别如此的大,怎么才能把全人类团结起来呢?除了橙汁化,好像看不出有其他方法了(暴言)……

评分

阅读过程是对UNESCO及“世界遗产”的祛魅。作者详述了努比亚文物保护运动、威尼斯的濒危、柏威夏寺/阿尼古城提名背景、中亚/西非战火中的遗址等案例,展现了UNESCO在经济竞争、主权争夺、暴力冲突下与成员国的艰难拉锯。其致力于实现世界和平美好互相理解的乌托邦愿景逐渐沦为官僚化的程序支持,欧洲/强国中心主义始终存在,技术援助成为更保守妥帖的工作重心,遗产地local的权利长期被忽视……与许多NGO项目类似,初心与实践总是隔着一条鸿沟,理想遥不可及,但至少仍是一束希望之光。【但作者似乎过于抬高自家学科(考古学)的功能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