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会告别

我们不会告别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阿赫玛托娃(1889—1966),俄罗斯著名女诗人,在国际诗坛享有极高声誉。出身敖德萨名门世家,1910年组建阿克梅诗派,与诗人古米廖夫结婚。一生跌宕起伏,经历“一战”、十月革命、肃反运动、“二战”等重大事件。早期抒情诗简洁微妙、朴素神秘,后期诗歌承载整个民族的苦难,沉郁厚重。

董树丛,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方向为俄罗斯诗歌。

出版者:
作者:[俄] 安娜·阿赫玛托娃
出品人:鲸歌
页数:280
译者:董树丛
出版时间:2020-10
价格:50.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20119590
丛书系列:金色俄罗斯
图书标签: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作为一个在诗歌创作上孤独执着的修行者,阿赫玛托娃一直孜孜不倦地追求诗歌的音韵和节奏,善于用极短的句子去表达最丰富的的情感。无论是《幻觉》还是《念珠》,抑或后面的组诗《安魂曲》等,在一个接一个精准的词汇里,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诗人的激情、欢愉、伤痛、虚无甚至分裂。复杂的人性隐藏在作者生动的笔下,它们既隐讳又显现,既陌生又熟悉,像悲伤的人在喃喃自语,像无助的人伸出双手在自己拥抱自己。

本书从作者的《黄昏》《念珠》《群飞的白鸟》《车前草》等诗集中精选最具代表性的抒情诗百余首,另收入诗人经典组诗《安魂曲》《献给逝者的花环》等,全面展示阿赫玛托娃不同时期的创作概貌,读者可从中窥见其早期“室内抒情诗”的哀婉细腻、平中见奇,及后期创作的厚重悲怆、深邃辽远。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文/董树丛 一 1965年,安娜·阿赫玛托娃(1889—1966)在千余字的《简略的自述》中轻描淡写般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其语言之简洁、语调之平缓、履历似的疏离,仿佛在请读者尽量去忽视她漫长的生涯和跌宕的经历;仿佛她坎坷的命运,她遭受的磨难,都是寻常。 出身敖德萨名门世家,...  

评分

文/董树丛 一 1965年,安娜·阿赫玛托娃(1889—1966)在千余字的《简略的自述》中轻描淡写般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其语言之简洁、语调之平缓、履历似的疏离,仿佛在请读者尽量去忽视她漫长的生涯和跌宕的经历;仿佛她坎坷的命运,她遭受的磨难,都是寻常。 出身敖德萨名门世家,...  

评分

文/董树丛 一 1965年,安娜·阿赫玛托娃(1889—1966)在千余字的《简略的自述》中轻描淡写般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其语言之简洁、语调之平缓、履历似的疏离,仿佛在请读者尽量去忽视她漫长的生涯和跌宕的经历;仿佛她坎坷的命运,她遭受的磨难,都是寻常。 出身敖德萨名门世家,...  

评分

文/董树丛 一 1965年,安娜·阿赫玛托娃(1889—1966)在千余字的《简略的自述》中轻描淡写般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其语言之简洁、语调之平缓、履历似的疏离,仿佛在请读者尽量去忽视她漫长的生涯和跌宕的经历;仿佛她坎坷的命运,她遭受的磨难,都是寻常。 出身敖德萨名门世家,...  

评分

文/董树丛 一 1965年,安娜·阿赫玛托娃(1889—1966)在千余字的《简略的自述》中轻描淡写般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其语言之简洁、语调之平缓、履历似的疏离,仿佛在请读者尽量去忽视她漫长的生涯和跌宕的经历;仿佛她坎坷的命运,她遭受的磨难,都是寻常。 出身敖德萨名门世家,...  

用户评价

评分

斯大林劳改了俄罗斯的灵魂。这个魔鬼的进化版深谙痛苦反而激发创作,他强化羞辱在折磨中的比例后,效果胜过前辈。

评分

个人最爱的译本。读了她的诗集之后,彼得堡就不仅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勃洛克的,更是阿赫玛托娃的城市了。她不曾写明她对彼得堡的爱,但她“把它研磨,糅碎,又碾成粉末…躺身其中,融入它的生命”。正如她不曾专门写历史,但人们可以从她的诗中走过一个时代。

评分

检索某个词时,找到了一篇写那首诗的论文,对于自己囫囵吞枣地读完整本很是羞赧……

评分

书店看完,再次证明我没有诗情画意。

评分

“只有一棵发疯的椴树 在这哀痛的五月开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