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項飚 社會學 人類學 談話錄 吳琦 社會 2020 單讀
发表于2024-11-22
把自己作為方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兩代學人,跨越北京、牛津、溫州、杭州、上海五地,曆時三年完成瞭這場談話。從項飆教授的個人經驗切入,追索一係列超越自我的問題,其中涉及對中國社會半個世紀以來的變化、知識共同體、全球化與民粹主義、人類學方法論等題目的思考。這本書提供瞭一份對話實錄,也給齣瞭一種審視問題、 思維操練的方法——在自我泛濫的潮流中,如何給自己定位,在全球化的年代,如何創造性地建設身邊的小世界,在思想受睏的社會,如何迴答宏大的命題。
項飆,1972年生於浙江溫州,1995年在北京大學社會學係完成本科學習,1998年獲碩士學位,2003年獲英國牛津大學社會人類學博士學位。現為牛津大學社會人類學教授、德國馬剋斯·普朗剋社會人類學研究所所長。著有《跨越邊界的社區: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全球“獵身”:世界信息産業和印度技術勞工》等。
吳琦,《單讀》主編,前《ACROSS穿越》、《南方人物周刊》記者,畢業於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下一次將是烈火》譯者。
難得的誠懇,難得的熱情。在這雲上的世界,自我是你可以是紮根的田野。
評分很有料的訪談,有不少自己還無法吸收的東西,需要重讀纔能完全體會。“把自己作為方法”的核心並不是方法而是自己,隻有將個人經驗的(普遍與特殊的)意義充分地分析過,寫齣的文章纔能不拘泥於理論的評價標準而具有自成一統的生命力。對“理論性”的若即若離正是項飆老師身上讓人著迷但同樣令人睏惑的地方,當下青年的問題似乎也集中在這一取嚮的兩個極端:要麼完全拒絕理論和在宏大敘事的層麵上自洽的可能,從而陷入極端的個體式自主性和碎片化;要麼完全從理論齣發理解經驗,用類似“新自由主義”式的概念和原始的道德衝動代替對具體問題的進入、體察與思考。項飆的路是不接受任何理論的優先性(而是僅僅立足於“批判”,這是他喜歡汪暉的重要原因,雖然汪的經驗經曆其實很有限),而我對此卻總是心有戚戚,特彆是規範性理論在這裏似乎不可能成立瞭。
評分實在不知道怎麼說這本書。今天丹妮突然把最早的聊天記錄翻齣來,竟然是四年前的七月此時,當時哪知道做一本書要這麼久,每天都想著明天就要辭職齣去搞創作,反倒是世界的苦悶和顛倒從那時就有苗頭瞭。拿到書以後覺得陌生,自己的狀態大概也徹底變瞭,盡管還是會抱怨,但比當時確信多瞭,知道既然選擇瞭就隻能硬著頭皮往前走。所以在稿子最後一次修改時,在結尾加上一句話,對話的精神、帶有反思的實踐不應停止,我們所選擇的生活與研究都要繼續下去。這一路沒有想象得那麼孤獨,反而不斷遇見互相啓發彼此督促的戰友。多麼值得。
評分難得的誠懇,難得的熱情。在這雲上的世界,自我是你可以是紮根的田野。
評分期待裏麵的對話,希望57和項飚老師能在這睏境中給大眾以新的思考。
在项飙老师之前我相对比较熟悉的人类学家比较有限。若要论及,应该算是《礼物的流动》的作者阎云翔老师和《弱者的武器》的作者詹姆斯·C.斯科特。又因为听过阎老师的讲座,近距离接触的缘故,觉得更有亲近之感。孤陋寡闻的缘故,对项飙老师最初的了解源于一系列相关的访谈视频...
評分任何写作都是一场对话,像阅读一样,永远不应该成为私人的。项飙和吴琦的交谈之所以精彩,源于他们都与世界有着深刻的对话,将对话形成文本,又唤醒了读者生命中已经沉睡的思想。这本由对话汇集成的小书,给人的惊喜在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言语叠加下的批判与评论,而是人面对...
評分全书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如何认知自己。首先就是我们对自己的定位,这里需要有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在历史中的定位,在自己不同时期的定位,在个人、家庭、社会关系中的定位,他也给出了相应的方法,工具,视角。这其中是以项飙的生活经历,研究内容为主线,来展开对时代,对中...
評分在各类名人访谈空洞咋呼地充斥各种纸质和视听媒体的当下,吴琦老师平和却深刻的提问,项飙老师真诚而闪烁着智识的回答,为这个多事之年燥热难耐的夏天,以及无数处在迷茫中的人默默呈上一份慰藉。 这本书的编排方式根据吴琦采访项飙的不同地点分为北京,英国牛津和温州三个板块...
評分全书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如何认知自己。首先就是我们对自己的定位,这里需要有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在历史中的定位,在自己不同时期的定位,在个人、家庭、社会关系中的定位,他也给出了相应的方法,工具,视角。这其中是以项飙的生活经历,研究内容为主线,来展开对时代,对中...
把自己作為方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