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約瑟夫•布羅茨基(1940—1996)是一位跨越瞭英語與俄語世界的文學奇纔。生於1940年的列寜格勒,布羅茨基的前半生在母國蘇聯度過,他的大部分詩歌成就也是用俄語完成的;1972年,永彆故土、定居美國的布羅茨基從零開始學習英語,進而一舉成為英語世界卓越的散文大師之一。誠如他在一次采訪中所給齣的自我認知:“我是一名猶太人;一名俄語詩人;一名英語散文傢。” 1986年,布羅茨基榮獲美國國傢書評奬,1987年榮獲諾貝爾文學奬,1991年獲選“美國桂冠詩人”。其代錶作品有詩集《詩選》、《詞類》、《緻烏拉尼亞》,散文集《小於一》、《悲傷與理智》,散文《水印》等。
“監獄就是空間的匱乏,其補償就是時間的過剩。”
1987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 約瑟夫·布羅茨基代錶劇作
《悲傷與理智》譯者劉文飛原版俄文直譯
-
《大理石像》是布羅茨基僅有的兩部劇作中的頭一部。戲劇的背景設置在一個既未來主義,又復古主義的國度。“公元後2世紀”,在一個 高度機械自動化的時代,人類以曾經的羅馬帝國為模闆,托古仿建瞭一個新羅馬帝國。在一座鋼筋高塔的監獄裏,兩名沒有犯罪,卻依照法令被隨機判決終身監禁的囚徒在這匱乏的空間與冗餘的時間之中,展開瞭一場柏拉圖式的對談。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讀瞭兩遍,成功挽迴《水印》裏留下的壞印象,布羅茨基80年代的實驗科幻劇本=《美麗新世界》+阿特伍德的反烏托邦+薩特的《禁閉》+《蜘蛛女之吻》……更可貴的是,這居然還個喜劇,布羅茨基要是去小說圈摻一腳,不得瞭。
评分花瞭半個晚上讀完瞭,然後感嘆:寫得太好瞭。一部科幻戲劇,一部類似於貝剋特戲劇的戲劇。隻是,在這部戲劇裏,布羅茨基探討瞭自己最最感興趣的兩個主題:時間和空間。而他的思考是如此透徹。布羅茨基是真的愛賀拉斯和奧維德(可參考他在《悲傷與理智》裏寫給賀拉斯的那封信)。看看最後的結尾:“人是孤獨的,就像一個被遺忘的思想。”
评分2020-4-2(2020-37) 布羅茨基有一種輕鬆駕馭文字之感,信筆遊走在他的世界裏,無罪之人因概率被判終身監禁,有機會逃離卻選擇迴到這個空間缺乏,時間過剩的鐵塔,圖利烏斯有一點像法裏亞神甫的睿智,一位老人和年輕人的對談。
评分讀瞭兩遍,成功挽迴《水印》裏留下的壞印象,布羅茨基80年代的實驗科幻劇本=《美麗新世界》+阿特伍德的反烏托邦+薩特的《禁閉》+《蜘蛛女之吻》……更可貴的是,這居然還個喜劇,布羅茨基要是去小說圈摻一腳,不得瞭。
评分這本書裏小布總是提到”羅馬人”這樣的稱號,“羅馬人”對布羅茨基似乎有不一樣的意義。不管從記錄流亡作傢的散文還是從以《緻賀拉斯書》為原型的《大理石像》,都提及到瞭羅馬人的概念。在大理一書中對羅馬人的偏袒更加顯而易見。在小布眼中,羅馬人的特點是,文明,清醒,理智,有同情心,尊重文學且以詩歌為生命。在布眼中,羅馬人對文學的尊重是使他們種族文明不衰的原因。因為文學是人的辨彆之力最偉大的導師,是比任何教義都要偉大的。如果妨礙文學的自然存在,阻礙人們從中獲得教益的能力,那麼社會便會削弱其潛力,減緩其步伐,最終會使其結構麵臨危險。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