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宋代的奏对活动为切入点,分析宋代君臣之间信息交流的途径,以及制定决策的方式。并以此为基础,对宋代皇权政治做了重新审视。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侧重分析皇帝与除宰辅之外的臣僚,是如何通过奏对,进行信息交流的。下篇重点分析皇帝与宰辅大臣如何经由面对面讨论,对已经获得的信息加以处理,最终做出决策。
作者着眼于权力的运行实态,力求结合宏观论述与微观研究,将宋代皇权放到立体的历史场景中加以考察,以揭示其复杂微妙的特性。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隔离期间看的
评分减一星主要基于该书或未暇着力吸取博论与成书之间产生的学术成果,在上编的论述中也有很多重复之处,有待进一步整合。下编的价值颇高,做到了有政治的制度与有制度的政治,史事解读很细致,尤其对于君臣交流中的有来有往做出了很好的研究。至于最后提出的“皇权的士大夫化”,作者虽然对历来纠结皇权-相权的强弱大小有一定批判,但最后的落脚其实还是倾向于皇权的角度,事实上也没有真正做到超脱,但其中蕴含的在回应重大议题上避免简单化,值得谨记再谨记
评分隔离期间看的
评分上篇四章分析皇帝与臣僚之间视朝、内引、经筵问答、夜对等不同类型的奏对活动,下篇三章则分析宰辅的奏事制度、奏事过程,并以徽宗即位初年章惇与曾布之争为个案,以此凸显奏对活动的政治意义,加深各种交流渠道的理解。书中对各类奏对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演变等梳理都较为清晰。 作者试图跳出皇权与相权彼此对立、互相制衡的框架,聚焦于皇权的运行方式,认为君相之间通过密集交流,亦呈现相互配合、彼此互补的一面,共同推动政治权力的运行。颇为精彩。
评分减一星主要基于该书或未暇着力吸取博论与成书之间产生的学术成果,在上编的论述中也有很多重复之处,有待进一步整合。下编的价值颇高,做到了有政治的制度与有制度的政治,史事解读很细致,尤其对于君臣交流中的有来有往做出了很好的研究。至于最后提出的“皇权的士大夫化”,作者虽然对历来纠结皇权-相权的强弱大小有一定批判,但最后的落脚其实还是倾向于皇权的角度,事实上也没有真正做到超脱,但其中蕴含的在回应重大议题上避免简单化,值得谨记再谨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